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0 组卷850
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丰茂,白鹭点点,形成了独 特的湿地景观。
(1)湿地中阳光、清风、芦苇、游鱼、白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其中植物种类 多样,如水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堤岸边有杨、柳等,这反映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使群落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重叠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 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
(2)利用下渚湖湿地独特的物种组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开发了生态休闲旅游路线, 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经济效益的提 高又可以为湿地群落的维护提供资金支持,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_____________
(3)在食物链“植物→食草鱼→白鹭”中,与食草鱼相比,白鹭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 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调查发现该白鹭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 表所示:
单位 J/(hm2·a)
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6.0×1085.0×1083.5×108
该白鹭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约_____________%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4)技术人员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鱼粪为食和循环经济原理,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 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 泥鳅粪肥田的“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泥鳅吃蟹粪, 泥鳅粪肥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 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5)我国承诺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

①“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 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 达到“碳中和”时,图中 X1过程吸收的 CO2总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 Y2、 Y3和 Z4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
②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综合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综合碳达峰和碳中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