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58
回答下列问题:
I、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具有多种转运蛋白,其重吸收葡萄糖的机制如图1所示。人体通过抗利尿激素(ADH),促进肾集合管处水分的重吸收,机制如图2所示。肾脏的功能受到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如果调节机制障碍,机体将出现代谢类疾病。

(1)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是(       )。(单选)
A.镶嵌排列的蛋白B.突起的细胞骨架
C.磷脂双分子层D.胆固醇骨架
(2)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葡萄糖经GLUT进入组织液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B.Na泵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处于低钠状态,有利于肾小管腔葡萄糖重吸收
C.细胞质膜两侧的葡萄糖浓度差越大,GLUT的转运效率越高
D.糖尿病患者常SGLT基因突变,导致重吸葡萄糖效率降低,引起尿糖
E.近曲小管附近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和钠离子可以扩散到血浆和淋巴
(3)神经系统在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
B.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调节过程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D.兴奋引起突触小体上Ca2+通道打开
(4)人体长时间不摄入水分,血浆渗透压_____(升高/不变/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增加/不变/减少),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5)肾集合管处重吸收水分减少,人体排尿增多。尿崩症患者每天排尿量4-5升,远超于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图中①-⑥过程中,_____过程异常会导致尿崩症的发生。(编号选填)
II、研究人员对1名尿崩症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ADH受体基因正常,但是却含有2种突变的AQP2基因,记为A和B.为了验证A和B是否能引发尿崩症,研究人员将正常的AQP2基因、基因A和基因B扩增出来,并在体外转录出mRNA.然后将3种mRNA和水分别注射到4组蛙卵母细胞(低渗情况下不吸水),并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观察卵母细胞吸水情况。

实验结果:
注射物质蛙卵母细胞膨胀速率(微米/秒)
正常AQP2mRNA196
AmRNA17
BmRNA18
20
(6)请根据图所示结果,引发患者尿崩症的原因是_____(A/B/AB)。请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__
22-23高二上·上海·期末
知识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动运输水盐平衡调节协助扩散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但某些环境因素和人体的一些行为都可能使体内水平衡失调,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图1为抗利尿激素调节集合管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的示意图,其中AQP2、AQP3和AQP4代表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的多种水通道蛋白。
      
(1)ADH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能引起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____
(2)若图1中的某种刺激使神经元兴奋,那么此过程中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据图1分析,ADH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重吸收水量增加,该现象发生的机制是____________
(4)饮水时,口咽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到达脑内穹窿下器(SFO),关闭“口渴”信号。为揭示口渴解除的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对小鼠进行缺水处理后,分别一次性给予10mL清水和高渗盐水,记录SFO神经元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饮用清水能解除口渴,而摄入高渗盐水只能____________
(5)严重腹泻体内丢失大量水和Na盐时,除了抗利尿激素还需要____________激素共同作用。
(6)尿崩症患者排尿量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ADH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枢性尿崩症;也可能是因为肾脏对ADH敏感性降低,称为肾性尿崩症。这两种尿崩症患者体内的ADH水平与正常人相比,____________(填“都偏低”、“都偏高”、“前者偏低后者偏高”或“前者偏高后者偏低”)。
血糖的稳定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图1为胰岛B细胞参与血糖调节机制,图2为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内ATP浓度升高,进而导致______________,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
(2)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与血糖浓度增加引起的胰岛B细胞兴奋不同,图1中右侧的神经末梢通过释放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因Na+______________引起胰岛B细胞兴奋。此时胰岛B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肾脏从原尿中重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中,肾近端小管细胞管腔面上的______________和侧基底膜上的______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葡萄糖以_______________方式进近端小管细胞,以_______________方式出近端小管细胞。
(4)目前已发现多种SGLT,其中SGLT1是一种高亲和力、低转运能力的转运蛋白,除位于肾脏,还大量存在于肠道等器官中;SGLT2是一种低亲和力、高转运能力的转运蛋白,可完成原尿中约90%葡萄糖的重吸收。
①研究发现,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SGLT2的含量及转运能力增加,这一变化会_______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患者的高血糖症状。
②科学家研制出了可抑制SCLT2,同时可部分抑制SCLT1功能的双靶点抑制剂,该抑制剂降糖机理是:通过抑制SGLT2,减少_______________;同时通过部分抑制SGLT1功能,减少______________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血糖的稳定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图1为胰岛B细胞参与血糖调节机制,图2为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内ATP浓度升高,进而导致__________,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
(2)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与血糖浓度增加引起的胰岛B细胞兴奋不同,图1中右侧的神经末梢通过释放的_____________与受体结合,因Na+_____________引起胰岛B细胞兴奋。此时胰岛B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肾脏从原尿中重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中,肾近端小管细胞管腔面上的_____________和侧基底膜上的_____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葡萄糖以_____________方式进近端小管细胞,以_____________方式出近端小管细胞。
(4)目前已发现多种SGLT,其中SGLT1是一种高亲和力、低转运能力的转运蛋白,除位于肾脏,还大量存在于肠道等器官中;SGLT2是一种低亲和力、高转运能力的转运蛋白,可完成原尿中约90%葡萄糖的重吸收。
①研究发现,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SCLT2的含量及转运能力增加,这一变化会_____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患者的高血糖症状。
②科学家研制出了可抑制SGLT2,同时可部分抑制SGLT1功能的双靶点抑制剂,该抑制剂降糖机理是:通过抑制SGLT2,减少_____________;同时通过部分抑制SGLT1功能,减少_____________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