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87
科学家在1970年做了下列实验: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志人质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红色荧光染料标志鼠质膜上的蛋白质。③把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融合开始后一半细胞(人细胞)发绿色荧光,另一半(鼠细胞)发红色荧光。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如下图:

(1)这一实验证明质膜具有____________特点,下列实例能够反映生物膜这一特点的是________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④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2)科学家将人体内成熟红细胞(红细胞成熟后,其各类细胞器均退化消失)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 S,那么该质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若取人体内未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经上述处理后,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应________S。(小于、等于、大于)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质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质膜的脂类分子有 75%排列不整齐,质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
B.质膜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C.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膜面积变化受温度的影响
21-22高一上·上海松江·期中
知识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学家在1970年做了下列实验:①用绿色荧光染料标志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②用红色荧光染料标志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③把人细胞和鼠细胞融合,融合开始后一半细胞(人细胞)发绿色荧光,另一半(鼠细胞)发红色荧光。细胞在37℃下培养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如下图:

分析说明:
(1)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特点,下列实例能够反映生物膜这一特点的是__________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③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过程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2)若想要证明低温会使膜的流动性降低,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加对照实验(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
(3)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单分子层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S/2(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类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
A.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
B.构成质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
(5)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的功能。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两种膜上_____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