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08
草甘膦(N-甘氨酸)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的影响,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浓度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若加蒸馏水稀释250倍后可得1.64mL/L的草甘膦药剂,为农田推荐最低使用浓度)、蒸馏水、标准任氏液、猴头喷雾器、常规解剖器械、相关仪器(如信号采集仪、刺激电极、导出电极等)(注:给药方式采用体表喷雾;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同浓度草甘膦药剂的配制方法不做要求)
(1)实验思路:
①利用浓度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分别配制成0.82、1.23、1.64、2.05和2.46mL/L5个浓度草甘膦药剂。
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___________,置于适宜条件的玻璃缸内静养,24h后开始用于试验。
③每天定时用猴头喷雾器将等量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刭对应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____________代替。
___________,将蟾蜍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置于标准任氏液中平衡3-5min,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记录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求平均值,结果如图2。

(2)实验结论及原因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同时发现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蟾蜍神经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峰值逐渐降低,产生冲动所需时间延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其一,草甘膦表面活性物质能抑制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导致___________,故峰值逐渐降低。其二,Na+泵活动受抑制使膜内外Na+浓度梯度降低,___________绝对值减小,导致去极化速度减慢。
若上述推测成立,请建立一个坐标系,用曲线表示静息时坐骨神经膜内Na+浓度相对值随草甘膦浓度的变化趋势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①从反射弧的组成角度分析,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发挥功能的是___________
②有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
22-23高三上·浙江宁波·阶段练习
知识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科研人员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依据推荐的草甘膦最低农田使用浓度(1.64mL·L-1),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草甘磷溶液。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随机均分为6组,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天定时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到不同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蒸馏水代替。
④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蟾蜍,将蟾蜍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计算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结果如图2。

(1)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维持标本的生活状态,任氏液的作用应该与蟾蜍细胞外液中的__________最接近。
(2)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的连接结构称为__________,刺激坐骨神经,突触前膜会产生动作电位并释放__________,引起腓肠肌收缩。
(3)在图1 a处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根据图2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1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__________ m·s-1。
(4)本研究的结论是: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__________。有同学在分析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蒸馏水喷洒)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也会随实验时间延长而__________(填写“加快”或“减慢”)。
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科研人员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依据推荐的草甘膦最低农田使用浓度(l.64mL·L-1),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草甘膦溶液。
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随机均分为6组,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天定时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到不同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蒸馏水代替。
④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蟾蜍,将蟾蜍的脑和脊髄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计算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结果如图2。

(1)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不能称为反射弧,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结构)不能发挥功能。实验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维持标本的生活状态,任氏液的化学成分及浓度与蟾蜍细胞外液的________(血浆/组织液/淋巴)最接近。
(2)神经冲动在图1所示坐骨神经的a、b间是以_______形式传导的,当在a处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后该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根据图2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1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________m·s-1
(3)本研究的结论是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_________。有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
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科研人员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依据推荐的草甘膦最低农田使用浓度(1.64mL·L-1),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草甘膦溶液。
②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随机均分为6组,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每天定时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到不同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蒸馏水代替。
④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蟾蜍,将蟾蜍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计算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结果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不能称为反射弧,这是因为只有其中的______(结构)能发挥功能。实验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维持标本的生活状态,任氏液的化学成分及浓度与蟾蜍细胞外液的_________(组成)最接近。
(2)神经冲动在图1所示坐骨神经的a、b间是以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其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在膜外_________(选填“相同”、“相反”)。当在a处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后,b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
(3)图2中自变量是_________。根据图2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1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_______m·s-1
(4)本研究的结论是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_________。有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