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8
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护区,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羊草草原群落退化为冷蒿群落,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从1983年到2012年间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过程。下表显示退化羊草草原围栏耙地处理后各恢复演替阶段五种植物的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回答下列问题:

恢复演替阶段

相对密度及相对生物量的综合值

羊草

冰草

大针茅

冷蒿

猪毛菜

第一阶段

23

27

19

43

5

第二阶段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阶段

50-134

8-69

1-43

1-19

0-5

第四阶段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1)研究人员调查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该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
(2)由表可知,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由于围栏耙地处理使________迅速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冷蒿急剧下降,其他物种也有相应的变化;到了第三阶段,猪毛菜由于种间竞争能力弱而明显下降。第四阶段末,植物经过激烈竞争后,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的结果。
(3)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1983年科研人员除围栏耙地外,另取两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的继续放牧。2008年分别取上述3种处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
③根据图中的数据推测:浅土层中围栏封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不围栏的原因是________;浅土层中围栏耙地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围栏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
(4)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效果不同,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
22-23高二上·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草原退化问题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之一,在放牧条件下,草原植物群落的特征与放牧强度密切相关。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研究表明,在连续多年的高强度放牧压力下,以羊草为主的典型草场可退化演替为冷蒿群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草原群落性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研究人员调查羊草草原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调查时应注意___
(2)研究表明,放养泛化种捕食者(可吃多种类型的食物),相对于特化种捕食者(仅摄取一种类型的食物)来说,泛化种捕食通常可以使物种多样性___(提高、降低)。
(3)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三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耙地、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的继续放牧。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述3种处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不围栏的继续放牧”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②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属于___,土壤微生物还可能属于__________ ,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围栏封育处理后,细菌数量在__________ 厘米的土层中增长率较高,真菌数量在___厘米的土层增长率较高。
③根据图中得数据推测:浅土层中围栏封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不围栏的原因是___;浅土层中围栏耙地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围栏封育的原因是___
(4)不同治理措施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效果不同,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进行。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曾是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在过去连续多年过度放牧的干扰下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近年来,自治区着力推进退牧还草生态工程建设,草原植被的优势种发生如下变化:3~6年后,羊草等;7~8年后,克氏针茅等;10~15年后恢复形成稳定的克氏针茅草原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草原群落性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研究人员调查羊草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调查时应注意___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像冷蒿这样,通过化感物质向其他物种传递的信息属于___信息。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浸水提取液处理3种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羊草幼根生长的影响为___

(3)为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人们需要根据草原的___(填“物质循环”或“能量流动”或“信息传递”)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实行适度放牧。
(4)退牧还草的第7~8年内,退牧区域内克氏针茅的年龄结构属于___,在该阶段克氏针茅的分布呈一丛一丛的斑块状分布,其间生长着其他的草本植物,这反映群落具有___结构。
(5)退牧还草工程改造过程中,草原群落发生了___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该草原群落的___将增加。经过十几年的建设,该草原恢复形成稳定的克氏针茅草原群落,这种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