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单选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12
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分裂增殖形成。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多代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加3H标记的胆碱可用于标记线粒体
B.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
C.“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胆碱有3H标记
D.根据结果分析可得,线粒体是分裂增殖形成的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知识点: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分离方法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1)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15NH4Cl。a、b、c 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 DNA 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

(1)本活动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c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 DNA是___________(填“15N﹣15N﹣DNA、14N﹣14N﹣DNA”或“14N﹣15N﹣DNA、14N﹣14N﹣DNA”或“14N﹣15N﹣DNA、15N﹣15N﹣DNA”),实验结果说明 DNA 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 3 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线粒体分裂增殖形成。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培养生物的人工营养基质)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123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2.01.00.50.25

①实验中采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 3 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_______ (在Ⅰ、Ⅱ、Ⅲ中选择)。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1)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或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

(1)本活动运用了__________技术。c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是_____(填“15N﹣15N﹣DNA、14N﹣14N﹣DNA”或“14N﹣15N﹣DNA、14N﹣14N﹣DNA”或“14N﹣15N﹣DNA、15N﹣15N﹣DNA”),实验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
(2)在研究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观测到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变大,数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怎样才能用红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_____
(3)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线粒体分裂增殖形成。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123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2.01.00.50.25

①实验中采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目的是_____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在Ⅰ、Ⅱ、Ⅲ中选择)。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