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75
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__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研究者对某林场中两种乔木的调查数据(单位:株/hm2),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老年树

成年树幼

幼年树

华北落叶松

50

55

56

长白落叶松

50

80

880

①据表可知,长白落叶松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华北落叶松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株/hm2
②落叶松的天敌是松毛虫。因松毛虫__________,故需通过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及时做好监测和预防。
22-23高三上·河南郑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