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9
Ⅰ.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但具有放射性,因此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试分析下列有关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把用32P标记的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短时间内快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发现部分ATP末端的磷酸基团上已带有放射性标记,这是因为______,但是细胞内ATP的含量变化不大,这是因为________
(2)在光照条件下,向培养小球藻的试管中通入用14C标记的质量分数为1%的14CO2,第5分钟再通入质量分数为2%的14CO2,第10分钟再供给质量分数为0.003%的14CO2,并维持5分钟,保持各时间段内相应CO2浓度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检测小球藻内的葡萄糖、三碳化合物(C3)、五碳化合物(C5)的放射性强度,得到图中所示的a、b、c三条曲线。这三条曲线表示的化合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Ⅱ.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研究过程中有许多著名的实验,其中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探究的实验就是其中之一。请根据该实验回答问题:
(3)恩格尔曼选择水绵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
(4)将水绵和好氧细菌制作成临时装片,为排除外界干扰,该装片必须放在____环境中。
(5)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的某部位,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
(6)如果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的分布特点是:_____
(7)该实验证明了: _____
22-23高三上·湖北孝感·期末
知识点:光合作用实验光反应、暗(碳)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环境条件骤变时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卡尔文。他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一个通气管向容器中通入CO2,用通气管上的一个开关控制CO2的供应,并通过电源开关控制容器周围光照的有无。
(1)他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转移路径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化合物,他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这时他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向密闭容器通入14CO2。并改变其浓度,测定不同时间小球藻中葡萄糖、C5和C3三种化合物中14C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变化。在0~5分钟内,曲线a、b中的14C量保持不变,造成两条曲线平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比较在0~20分钟内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小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大多数植物来说,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强度都不利于其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