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83
沙漠蝗虫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干旱裸露的河滩是其最佳的产卵场所。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在华北地区研究“牧鸭治蝗”时构建的鸭—蝗虫模型,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为蝗灾的治理提供依据。调查跳蝻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持续偏少年份更容易导致沙漠蝗虫爆发,我国人民通过及时灌溉,控制河床水位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蝗虫种群________________,有效控制蝗灾爆发。古籍载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痘毒与蝗虫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关系,最好在图中蝗虫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时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3)按箭头方向分析,鸭—蝗虫模型中,鸭数量由P2→P3的过程中蝗虫种群种内竞争逐渐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效控制蝗灾,应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与化学防治相比,牧鸭治蝗等生物防治的优势有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22-23高三上·安徽·开学考试
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