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4
回答下列问题:
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 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筑巢高度
(m)
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类总数
(只)
68668020
8105266266
10121444224
121410224036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 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 m × 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
(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 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 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 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 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 中这两种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 1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后才能 接种酵母菌的原因是_____
(5)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法。对酵母 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6)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该实验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21-22高二下·湖北宜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筑巢
高度(m)
池鹭
(只)
白鹭
(只)
夜鹭
(只)
牛背
鹭(只)
鹭类
总数(只)
6~8668020
8~105266266
10~121444224
12~1410224036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 m×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
II.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5)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6)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123456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
I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7)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8)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科研人员对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的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____________。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所得数据比真实值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____________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___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