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63
下图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1)线粒体外膜上的_________、内膜融合蛋白____________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___________
(2)结合(1),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____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b.胞外乳酸水平减少
c.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磷酸化增强
21-22高一上·安徽安庆·期末
知识点: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肿瘤恶性增殖往往____________血管新生的速度,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
(2)下图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①葡萄糖在________中分解为[H]和A,物质A是________,A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②线粒体外膜上的_________、内膜融合蛋白____________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___________
(3)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指标

相对值

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

胞外乳酸水平

线粒体嵴密度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

4.2

1.0

0.35

10.1

0.91

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组:营养缺乏十抑制DRPI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①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以和乙组形成对照。
②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_______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b.胞外乳酸水平减少
c.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磷酸化增强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复发、远期疗效不满意。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
(1)癌细胞有___________的特点,肿瘤恶性增殖往往_________血管新生的速度,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
(2)下图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

葡萄糖在_______________中分解为[H]和A,物质A是___________,A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外膜上的___________、内膜融合蛋白_________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_____________
(3)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指标

组别

相对值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量

胞外乳酸水平

线粒体嵴密度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

4.2

1.0

0.35

10.1

0.91

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①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将下列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入图中,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
______________
a.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b. 胞外乳酸水平减少c. 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d. 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     e. 线粒体融合增强 f.DRP1S637磷酸化增强
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复发、远期疗效不满意。肿瘤细胞的细胞代谢与普通细胞有所差别,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代谢进行相关的研究。

(1)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_____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1是细胞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线粒体外膜上的Mfn1/Mfn2、内膜融合蛋白OPA1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当位于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使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会促进_________________
(3)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细胞长度变长,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线粒体嵴密度=嵴数目/线粒体长度)

指标

组别

细胞耗氧速率

线粒体ATP产生量

胞外乳酸水平

线粒体嵴密度

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

乳酸脱氢酶的量

甲组:常规培养组

4.2

1.0

0.35

10.1

0.9

1.01

乙组:营养缺乏组

5.6

1.4

0.28

17.5

2.39

0.25

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

3.1

0.8

0.38

9.8

1.22

1.22


①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将下列选项排序,对应字母排列顺序是________,从而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

a.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
b.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
c.线粒体融合增强
d.DRP1S637磷酸化增强
(4)图3表示217名切除肝肿瘤患者的肝癌细胞中DRP1S637磷酸化水平与病人存活率及无复发存活率的关联曲线。请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个术后用药建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