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87
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
(1)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飞蝗种群由散聚型可以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群居信息素导致___________发生明显的改变。
(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居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A区B区
通入物质停留时间(s)通入挥发性物质停留时间(s)
第1组溶剂430苯乙腈(PAN)170
第2组溶剂1904—乙烯基苯甲醚(4—VA)410
第3组溶剂285苯乙醇(PhA)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居信息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___________。为确保本实验取样随机性的措施是___________
②据图2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2高三下·山东日照·阶段练习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种群的概念及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东亚飞蝗,别名蚂蚱,为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的叶片和嫩茎。东亚飞蝗分为卵、若虫(跳蝻,活动能力很弱)、成虫三个发育时期。雌虫也能进行孤雌生殖,即雌性产生的卵,可以直接孵化和正常发育,且繁殖力惊人。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东亚飞蝗能够产生一种群聚信息素,飞蝗种群在群聚激素影响下,由散居型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而导致蝗灾。
(1)调查跳蝻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但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蝗虫成虫,原因是__________。有人提议采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科研人员通过性引诱剂捕杀雄性蝗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但发现不能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A区

B区

通入物质

停留时间(s)

通入挥发性物质

停留时间(s)

第1组

溶剂

430

苯乙腈(PAN)

170

第2组

溶剂

190

4-乙烯基苯甲醚(4VA)

410

第3组

溶剂

285

苯乙醇(PhA)

315

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PAN和PhA都不是,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室外草地诱捕实验时,需要设置样方,并将诱捕器置于样方内。图1中设置样方时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答出2点)。
②据图2结果得出的结论是4VA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其依据是__________
(5)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提出防治蝗灾的设想: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