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题组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0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30km2。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生态学家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全区共布设了多个调查样地进行调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类型植被面积(km2种群密度(头/km2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13.98.8123
人工林19.2--
针阔混交林8.25.041
阔叶林53.43.5188
灌丛124.46.5807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110.9--

【小题1】调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马麝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和坡向进行确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B.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5.95头/km2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不同生境中马麝种群数量不同,主要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小题2】关于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生存现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野生马麝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促进马麝种群数量增长
C.灌丛生境是马麝的主要分布区,该生境中马麝种群密度最大
D.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22·天津和平·二模
知识点:种群的概念及特征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马麝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采食地表植被及高度在60~120m间植物。由于其雄体可分泌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野生马麝已极度濒危。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330km2。上世纪90年代,保护区的野生马麝个体数量曾达5000余头。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保护意见,科研人员冬季对保护区内的野生马麝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类型植被面积(km2种群密度(头/km2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13.98.8123
人工林19.2
针阔混交林8.25.041
阔叶林53.43.5188
灌丛124.46.5807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110.9

(1)在濒危动物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___(填“就地”或“易地”)保护方式,该研究样地内的所有马麝属于一个__________。灌丛生境为保护区野生马麝的主要分布区,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兴隆山野生马麝在_____________生境中密度最大,因为此生境可能林下开阔,___________,为马麝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
(2)经调查该保护区野生马麝约1159头,马麝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头/km2(结果计算到小数点后1位)。有关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调查,目前最为适用的是粪堆计数法,全区共布设了26个调查样地,分层按植被类型和坡向_________确定了49个样方,请写出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D表示种群密度,N表示处理后3天内粪堆数,A表示个体日排粪率或次数,T表示排粪时间,即3天,S表示调查面积。)
(3)历史上,兴隆山保护区具有非常适宜的野生马麝生境,保护区内野猪和金钱豹等动物于60年代初期基本绝迹,上世纪90年代保护区的野生麝种群曾达5000余头。试分析该保护区的野生马麝种群快速增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3年被偷猎者丢弃的马麝尸体初步鉴定,各年龄段比例为:1-5龄占81.82%,其中2龄以下的个体占34.20%,6~9龄的仅占18.18%,没有发现10龄以上的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试分析现在保护区种群密度较小的原因可能包括____________
A.乱捕滥猎攫取经济利益
B.人工经济林的扩张
C.原有植被的过度破坏
D.农田的存在,使马麝被分隔在若干植被斑块中
(5)如何满足人类对麝香的需求,请提供一个可行性措施_______________
马麝是我国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采食地表植被及高度在60-120m间植物。由于其雄体可分泌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野生马麝已极度濒危。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330km2。上世纪90年代,保护区的野生马麝个体数量曾达5000余头。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保护意见,科研人员冬季对保护区内的野生马麝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类型

植被面积(km2

种群密度(头/km2

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

13.9

8.8

123

人工林

19.2

-

-

针阔混交林

8.2

5.0

41

阔叶林

53.4

3.5

188

灌丛

124.4

6.5

807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

110.9

-

-


(1)在濒危动物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填“就地”或“易地”)保护方式。兴隆山野生马麝在______生境中密度最大,因为此生境可能林下开阔,易逃避捕食,为马麝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
(2)经调查该保护区野生马麝约1159头,马麝种群密度约为______头/km2(结果计算到小数点后1位)。有关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调查,目前最为适用的是粪堆计数法,全区共布设了26个调查样地,分层按植被类型和坡向______确定了9个样方,请写出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______(D表示种群密度,N表示处理后3天内粪堆数,A表示个体日排粪率或次数,T表示排粪时间,即3天,S表示调查面积。)
(3)利用3年被偷猎者丢弃的马麝尸体初步鉴定,各年龄段比例为:1-5龄占81.82%,其中2龄以下的个体占34.20%,6~9龄的仅占18.18%,没有发现10龄以上的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试分析现在保护区种群密度小的原因可能包括______
A.乱捕滥猎攫取经济利益
B.人工经济林的扩张
C.原有植被的过度破坏
D.农田的存在,使马麝被分隔在若干植被斑块中
(4)为满足人类对麝香的需求,可通过______技术大量克隆马麝。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