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4
为了从晒盐场污泥里筛选出嗜盐脱硫菌株(嗜盐性强的脱硫菌株能持续高效地去除沼气等气体中的HgS气体,清洁能源),研究人员配制了3种培养基:
甲:NaHCO350g/L、Na2S2O3·5H2O50g/L、(NH42SO41g/L、KNO31g/L、K2HPO42g/L、自然pH值。
乙:NaHCO350g/L,Na2S2O3·5H2O50g/L,(NH42SO41g/L,KNO31g/L、K2HPO42g/L、Na2SO450g/L、琼脂20g/L、自然pH值。
丙;NaHCO350g/L、(NH42SO41g/L、KNO31g/L、K2HPO42g/L,90mmol/LNa2S、自然pH值。
实验步骤:
①取晒盐场污泥,按重量比1:3加无菌水悬浮,无菌脱脂棉过滤,过滤液经过离心沉淀后,将沉淀物转移至甲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2天。
②从甲中取适量菌液,涂布于乙培养基中,36℃培养7天,挑选菌落较大﹑菌落周边有明显单质硫沉积的菌株,将其命名为ZTLH菌株。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理性质来看,乙属于______________培养基,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从晒盐场污泥里筛选出嗜盐脱硫菌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将菌液接种到乙培养基上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该方法需要用到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使用该工具的过程中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灭菌。
(4)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ZTLH菌株去除S2-速度的影响,将ZTLH菌种接种于含有90mmol/LNa2S的丙培养基中(Na+为1.8mol/L,pH=9.0),置于30℃,33℃,36℃、39℃,42℃,45℃,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12小时,每隔1小时取样,测定S残留量,结果如下图:

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5)已知固体Na2SO4可调节Na+浓度,为研究Na+浓度对ZTLH菌株去除S2-速度的影响,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21-22高二下·湖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无菌技术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施入土壤中的磷大多数与Ca2+等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科研人员从贡柑果园土中选出可以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主要流程见下图,请回答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有__________
A.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B.用火焰灼烧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C.用过滤除菌法对空气进行灭(除)菌
D.用臭氧对涂布器进行灭菌

(2)步骤①从当地土壤表层取样:步骤②需充分振荡20min,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步骤③将土壤悬浮液稀释了__________倍。
(3)步骤④中的培养基的成分是:葡萄糖、(NH42S04、NaC1、MgSO4·7H2O、KCl、FeSO4·7H2O、MnSO4、Ca3(PO42、琼脂粉等。其中碳源的是___________。步骤④用涂布器涂布后,待菌液被__________后,将平板倒置。
(4)步骤④中待菌落长好后挑出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较__________的菌落。继续进行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
(5)初步筛选出一株解磷菌株W3,为研究不同接种量对菌株W3解磷能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不同量的W3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中,并在28℃、200r·min-1摇床培养7d后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①结果表明接种量为__________时解磷效果最好,解磷能力越强pH越___________
②接种量过大解磷能力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反硝化细菌能在无氧环境中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2NO3-+10e-+12H+→…N2O→N2),在处理工业污水、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想从一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耐高温(42℃)的反硝化细菌(目的菌),用于提升温度较高的工业污水的脱氮效率,具体流程如图所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

(1)BTB培养基灭菌后待平板凝固后,应倒置放在超净台上,目的是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2)将污泥样品梯度稀释后,使用__________(填工具)将样液均匀涂布在BTB培养基上,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周围显__________色的单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
(3)将纯菌株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若在培养瓶顶部检测到N2O,即可鉴定为目的菌。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原因是__________
(4)为保持纯化后的微生物菌种的纯净,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_____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使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
(5)C/N(碳氮含量比)对反硝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科研人员测得不同C/N条件下目的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结果如图所示:

科研人员提出,在利用目的菌株处理工业污水时,需要适当向污水中投放少量淀粉,据图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反硝化细菌是一类能将硝态氮(NO3-N)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NO2⁻、NO、N2O)还原为气态氮(N2)的好氧细菌群,反硝化作用也是产碱过程。反硝化细菌对于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和亚硝酸盐对水生动物的毒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课题小组通过采集活性污泥样品,并从中分离反硝化细菌,研究影响菌株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反硝化细菌在养殖废水处理应用中提供理论指导。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采集→富集培养→反硝化细菌检测→稀释涂布→产气实验→菌种鉴定
(1)样品采集与富集培养;将采集的活性污泥样品1mL加入到装有9mL、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的100mL烧杯中,取样接种到富集培养基中培养,富集培养基的成分有:KNO32g,FeSO40.2g,KH2PO31.0g,MgSO40.5g,NaCl2g,CaCO35g,其中为反硝化细菌提供氮源的是___,从物理性质上看,富集培养的培养基一般是___
(2)为检测富集培养后目的菌种的浓度,将富集后的1L样品___后,使用___(填工具)将样液接种在特定培养基上,若在稀释倍数为106条件下涂布了三个平板(每个平板涂布0.1mL稀释液),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240、250、260,则稀释前1L菌液中所含细菌数为___。此结果一般比实际值要小。原因是___
(3)反硝化细菌检测:在BTB培养基(BTB培养基初始pH=6.8,BTB是酸碱指示剂,酸性条件下为黄色,中性条件下为绿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上,每个稀释度下涂布3个培养基是为了___,放在30℃环境中培养2~3天后,挑选周围显___色的单菌落。
(4)将液体培养基导入大试管中,将杜氏小试管倒立放入大试管中,试管中的气体排尽,接入纯菌株,30℃恒温培养5~7d,观察到小管内有气泡,检测到N2O,,即可鉴定纯菌株为目的菌。不能依据培养液中硝酸盐的浓度变低来鉴定目的菌,原因是___
(5)向几组等量的灭菌后的反硝化培养基中分别以1%、3%、5%、7%和10%的接种量接入菌株N1,在30℃,120r/min摇床震荡培养,24h后测量NO3-N等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当投菌量达到___时,反硝化效果最好,NO3-N和总脱氮率均较高。当投菌量继续增加,NO3-N和总脱氮率反而下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答2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