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组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92
回答下列(一)(二)两题。
(一)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脲酶)感染是胃炎和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从患者体内采样后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别,据结果可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分离幽门螺杆菌可从___________取样,接种于____________的固体平面培养基上进行选择性培养,该培养过程通常还需要设置_______________的对照组。
(2)为鉴定不同幽门螺杆菌菌种分泌脲酶的能力,可将分离到的不同菌株分别接种于含尿素的液体培养基中,完成培养后经离心除去____________取上清液用光电比色法测定OD值与___________对照,计算尿素的剩余量。培养过程除了要求各组接种等量的菌种、等量的培养液外,还必须要求相同的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
(3)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据此推测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包括使用经消毒的餐具,以及___________等措施。
(二)回答下列关于Cu2+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及其代谢物紫杉醇形成的影响问题。
(4)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分离出单细胞,再经成分为“MS+0.5mg/LNAA+0.5mg/LBA+25g/L蔗糖”的培养液中克隆培养获得________________。其中培养基设计为0.5mg/LNAA和0.5mg/LBA的生长调节剂配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该培养过程不仅要控制好光照、温度等因素还需要控制好摇床的____________
(5)细胞生长指标测定:取细胞悬浮培养物经抽滤后40℃烘干处理,直至___________为止,以其重量作为细胞生长指标。
(6)测定细胞内含物紫杉醇含量:称取10g烘干培养物,___________后用甲醇浸泡96h,并测量紫杉醇含量。
(7)观察Cu2+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紫杉醇形成的影响。
Cu2+浓度/μmol·L-100.10.51102030405080100
细胞生长量/g·L-16.806.757.656.806.258.807.456.758.406.907.55
紫杉醇含量/μg·L-10012.2515.8017.0418.0424.9416.7114.876.799.34
在Cu2+0.5~30μmol·L-1浓度范围内,紫杉醇含量随Cu2+浓度的关系呈___________。对照组紫杉醇含量为0的原因可能是在没有诱导因子的条件下,____________,说明紫杉醇属于红豆杉细胞的____________产物。
21-22高三下·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综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I.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

NaCL

K2HPO4

蛋白胨

琼脂糖

青霉素

含量

0.48g

0.48g

1g

2g

100mL

0.1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依功能划分,则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依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
(3)称2.0g某土壤样品,转入98mL无菌水中,振荡摇匀,制备成菌悬液,经___________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___________个。
(4)通过改造该培养基分离出土壤中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则需加入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蛋白胨和青霉素。
Ⅱ.幽门螺杆菌(Hp)在人体内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并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脱落而脱落,随粪便排出,通过检测粪便抗原可了解有无Hp的感染。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粪便抗原的检测原理是___________,对抗体进行标记或显色的方法进行检测。
(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互相凝集,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8)对于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克隆化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有限稀释法,即稀释细胞到3~10个/ml,每孔加入细胞稀释液0.1ml,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杂交瘤细胞在一个培养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Ⅲ.回答下列关于Cu2+对红豆杉细胞培养及其代谢物紫杉醇形成的影响问题。
(10)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进行液体悬浮培养分离出单细胞,再经成分为“MS+0.5mg/LNAA+0.5mg/LBA+25g/L蔗糖”的培养液中克隆培养获得___________。其中培养基设计为0.5mg/LNAA和0.5mg/LBA的生长调节剂配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过程不仅要控制好光照、温度等因素还需要控制好摇床的_____________
(11)细胞生长指标测定:取细胞悬浮培养物经抽滤后40℃烘干处理,直至_____________为止,以其重量作为细胞生长指标。
(12)测定细胞内含物紫杉醇含量:称取10g烘干培养物,________后用甲醇浸泡96h,并测量紫杉醇含量。
(13)观察Cu2+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紫杉醇形成的影响。

Cu2+浓度

/μmol·L-1

0

0.1

0.5

1

10

20

30

40

50

80

100

细胞生长量

/g·L-1

6.80

6.75

7.65

6.80

6.25

8.80

7.45

6.75

8.40

6.90

7.55

紫杉醇含量

/μg·L-1

0

0

12.25

15.80

17.04

18.04

24.94

16.71

14.87

6.79

9.34

在Cu2+0.5~30μmol·L-1浓度范围内,紫杉醇含量随Cu2+浓度的关系呈____________。对照组紫杉醇含量为0的原因可能是在没有诱导因子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紫杉醇属于红豆杉细胞的__________产物。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柚子的果皮肥厚、果肉香甜,可从柚皮中提取果胶和利用果肉制备果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柚皮制取果胶,需预先将切碎的柚子果皮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经研磨、萃取获得果胶初提物,并用95%乙醇处理,使其_____________而获得果胶干制品。
(2)果胶能与3,5-二甲苯酚生成红色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测定果胶的含量,先用活性炭对果胶进行____________处理,用比色计测出OD值,结合此前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标准曲线,即可得出果胶的含量。测OD值时,标准液和样本液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答2点即可)等一致。
(3)制作柚子果酒时,先要对柚子果肉榨汁并用__________调整甜度,然后将柚子果汁放入90℃的恒温水浴锅内发酵;若将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_处理,则易于提高果酒的纯度和连续化生产。
(二) 紫杉醇是红豆杉合成的一种重要抗癌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进行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时,最好取春季新长出的茎叶,经_________处理后再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通常是呈现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原因是________。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时常进行避光培养,此时植物细胞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型。 
(2)为了筛选出紫杉醇含量高的品种,可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接种至含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振荡培养,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紫杉醇含量的因素除了培养条件如温度、pH、光照等,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及细胞遗传特性外,还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影响。除了培育出高产红豆杉植株外,还可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形成细胞系,实现紫杉醇的工业化生产。
(3)如要将外源基因导入红豆杉细胞进行遗传改造,主要途径有:以经改造的农杆菌_______为载体,通过__________的农杆菌感染受体植物的途径导入;也可通过显微注射法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还可以将外源DNA包裹在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中,通过与___________融合,再通过_________方法分离纯化受体细胞,以便后续的筛选操作。
幽门螺旋杆菌与健康生活
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现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能催化尿素分解为NH3和CO2

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据此推测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包括使用经消毒的餐具,以及______________等措施。(写两点)
(2)从患胃部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时,培养条件为(       )(多选)
A.21%O2氧气B.无氧C.5%氧气浓度
D.以尿素为唯一碳源E.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F.加入抗生素
G.加入动物血清H.加入琼脂
(3)已知人胃酸pH约为1-2,而胃黏膜下层pH逐渐升高,上图为幽门螺杆菌电镜照片,叙述幽门螺杆菌如何迁移并长期生存在胃黏膜下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临床上常用13C呼气检测法诊断患者体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即让患者先吹气并收集吹出的气体,再服下一定量13C尿素,半小时后再次吹气收集,对比两次吹出的气体中13CO2的比例。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方法为四联法,患者须服用四种药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幽门螺旋杆菌和人体细胞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推测四联法中服用的药物中有抗生素
C.该原理是患者自身细胞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口服的13C尿素
D.幽门螺杆菌寄居在人的胃部,故尿素酶的最适pH为1~2

DMBA(对二甲胺基苯甲醛)与尿素反应生成对二甲胺基甲醛脲,此物质可吸收420nm的紫外光,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甲胺基甲醛脲含量越高吸收值越高,可以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这一吸收值。

(5)某兴趣小组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幽门螺杆菌菌株A、B的尿素酶A、B的活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的最适温度为40℃D.酶A酶B的空间结构可能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