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5
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每升高1℃,300、450、500公斤的湘南肉牛代谢量分别增加0.451kJ/kg•h、0.373kJ/kg•h、0.343kJ/kg•h;呼吸频率分别增加16.2次、17.3次、18.6次。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湘南肉牛的体温存在日节律现象,控制体温日节律的中枢在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炎热条件下皮肤血管散热的1条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3)上述代谢量和呼吸频率的结果表明:随体重增加,代谢量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__________(填“增强”或“降低”),而呼吸速率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_________(填“增强”或“降低”)。
(4)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推测湘南肉牛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
2022·湖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体温调节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图中激素a___________(填名称)分泌__________(增加/减少),通过____________传递作用于垂体,最终使乙细胞内_____________过程增强,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对甲细胞进行调控,使体温上升。下列关于甲细胞及其调节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
A.甲细胞是效应器
B.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C.甲细胞所在组织节律性收缩
D.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
(3)体温上升期,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结合图,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体温上升到调定点38.5℃后,到达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高温持续期,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若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8.5℃,产热持续增加
D.使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药物,可以使发热患者退烧
(5)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__。
A.汗腺分泌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
C.血糖升高D.抗利尿激素增多
Ⅰ.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特定区域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放电频率相等时的温度值,如图所示。当体温偏离体温调定点时,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使体温向体温调定点变化。

(1)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患者在细菌内毒素(LPS)、炎症因子等致热源的影响下改变体温调定点。据图所示,此时____________神经元放电频率相对较高,体温调定点升高。
(2)发病初期,患者感到寒冷,机体会____________(编号选填),导致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向新的体温调定点变化。
①皮肤血管舒张   ②立毛肌收缩   ③骨骼肌战栗   ④汗腺分泌增加
Ⅱ.如果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使用药物消灭病原体的同时,需要适当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研究发现,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3)据图所示,迷走神经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感觉”或“运动”)神经,迷走神经兴奋可影响肾上腺分泌____________和去甲肾上腺素。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皮质醇             D.甲状腺激素
(4)科学家以细菌内毒素(LPS)诱发炎症的小鼠为实验对象,用适宜强度电针刺激ST36,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检测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含量,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NA:去甲肾上腺素:IL-6:炎症因子)。推测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能缓解炎症的原因可能是:针灸或电针刺激ST36,____________。

①促进NA的分泌              ②抑制NA的分泌③促进免疫细胞释放IL-6   ④抑制免疫细胞释放IL-6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由上述可知,传统的针灸通过____________系统共同调节下,缓解炎症反应,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