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12
“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推进“碳中和”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表是该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

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传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被利用

A

727

69

470

B

36

9

4

C

246

87

13

51


(1)图中的途径①、④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丙、丁分别为__________
(2)有同学说,人们要维持生活不可能不排放二氧化碳。你是如何理解“零排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碳中和”(至少列举2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表中的食物链_____,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4)捕食者通常能够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进行捕猎,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1-22高二上·山东青岛·期末
知识点: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碳循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传递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二化螟和褐飞虱同在水稻植株上寄生,为确定它们生态位是否有重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_____等,从而作出推断。
(2)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情况不同的四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褐飞虱对新放置的二化螟的影响是_____
(3)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二化螟和褐飞虱在水稻上寄生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在Y形管(见图2)的A侧和B侧放置不同“气味”的水稻植株(见图3),Y形管的底部放置稻螟赤眼蜂,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

综合分析图3结果,概括本实验的结论:_____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二化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如表是该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

种群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消耗

传给下一营养级

传给分解者

未被利用

A

727

69

470

B

36

9

4

C

246

100

13

51


①请写出表中的食物链_____,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KJ/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捕食者通常能够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进行捕猎,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