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459
将微生物接种在只缺少某种营养物质的基础培养基中,再将所缺的营养物质点植于平板上,该营养物质便逐渐扩散于植点周围。该微生物若需要此种营养物质,便在这种营养物质扩散处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圈,这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方法称为生长谱法。某兴趣小组尝试用生长谱法测定某种大肠杆菌对糖类(碳源)的需求情况,操作流程如下:
Ⅰ.培养基的制备。该小组所用无碳培养基配方如表(加水定容至1L):
成分NaClKH2PO4K2HPO4(HN42SO4MgSO4•7H2O琼脂
质量/g10.50.520.220
同时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溶液各50mL
Ⅱ.将大肠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固体培养基混匀,倒平板。
Ⅲ.将已凝固的平板背面用记号笔划分为四个区,并注明要点植的糖类名称。
V.通过无菌操作分别加入蘸有不同糖类的无菌滤纸片,待平板吸收干燥后倒置培养24小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无碳培养基配方中加入(NH42SO4的目的是_____。对培养基及糖溶液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倒平板后用_____法进行接种。
(2)该小组发现最终在培养基的四个区内均有菌落圈产生,但大小不同,据此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
(3)生长谱法还可用于某些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的筛选和鉴定,例如大肠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会产生一些营养缺陷型突变个体,现已纯化并制备出某营养缺陷型的菌悬液,但不清楚是氨基酸缺陷型、维生素缺陷型还是氨基酸-维生素缺陷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谱法设计实验进行鉴定,请将他们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思路:将菌悬液与溶化并冷却至50℃的不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基础培养基混匀,倒平板;将培养基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区域A、B;A区_____、B区_____;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产生的区域。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
21-22高三上·重庆·开学考试
知识点: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培养基的成分及其功能无菌技术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回答下列问题:
(一)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不添加特殊营养物)上不能正常生长,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满足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需求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生长。现将诱变处理后的菌液稀释后接种于某培养基上培养,用灭菌牙签逐个挑取待测菌,先后点接于A、B培养基上,前后位置及号码相对应,培养后菌落生长情况如图,请回答(实验中所使用的菌种在温度低于75℃情况下均可以保持活性):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A培养基应分别为______(填“基本”或“完全”)培养基。
(2)为进步确定缺陷型菌株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环挑取培养基______(填“A”或“B”)中的______号菌落分别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用______洗涤菌体3次并制备成菌悬液。
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约15mL融化并冷却至______℃左右的基本琼脂培养基,冷凝后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______(皿底/皿盖)划分五个区域,做好标记。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不同的氨基酸结晶或粉末,制作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二)胚胎干细胞(ES细胞)介导法的主要操作过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于受体动物胚胎后可参与受体的胚胎构成。下图是利用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培育出荧光小鼠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从水母中获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有多种方法。将水母的全部基因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成片段,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并将所得的______转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保存,这些大肠杆菌的群体称为______
(4)②过程中用到了______酶和______酶,③过程常用______方法,⑥过程通常要对受体母鼠进行______处理后才可进行胚胎移植。
(5)关于受体母鼠妊娠产下的子代小鼠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细胞都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所以全身每个细胞都有绿色荧光蛋白产生
B.各细胞都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但只有部分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产生
C.不是所有细胞都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所以只有部分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产生
D.该小鼠产生的配子中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概率为1/2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