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4
番茄不仅口感酸甜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大众喜爱的果蔬,北方菜农多利用温室大棚种植。某蔬菜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利用同一温室隔出A、B、C、D四个独立的区域做了一系列研究,这四个区域的CO2,浓度(单位:u mol/mol)分别是400(相当于大气CO2浓度),600、800、1000。测得番茄幼果期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a/b、植株净光合作用速率(u mol/m2·s)分别如图1,2所示。

(1)要得到图1的结果,应取新鲜叶片,用_______________作溶剂提取色素。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加入少量__________,过滤后测定滤液的吸光度,再进行数据处理。
(2)据图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CO2浓度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除了适当提高大棚中CO2浓度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的温控措施(举1例),进一步提高有机物的积累量。
实验2:将上述D组果实采摘后,为寻找最适宜的保鲜包装方法,研究者测量不同包装下番茄呼吸强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3)实验中所用番茄的成熟度、质量及实验条件都应该尽量相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3可知,番茄在储存过程中有一个呼吸高峰,从推迟呼吸高峰和降低呼吸强度综合考虑,__________包装最有利于保鲜。生产实践中,为保证更好的储藏效果,需将番茄储藏在零上低温环境,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2高一上·湖北宜昌·期末
知识点: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番茄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班学生进行新鲜番茄植株叶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时未加入CaCO3,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PSⅡ和PSⅠ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含量最多的色素为______,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材料一中的色素提取液,发现其对______光的吸收明显减少。
(2)PSⅡ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O分解为H+______。图乙中为过程③供能的物质是______
材料二某研究者测得番茄植株在CK条件(适宜温度和适宜光照)和HH条件(亚高温高光)下,培养5天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ppm

Rubisco活性/(U·mL-1

CK

25

500

12.1

114.2

308

189

HH

35

1000

1.8

31.2

448

61

注:两组实验,除温度和光照有差异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3)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并不是由于_____导致光合作用缺乏原料CO2造成的,而是由于_____下降影响了②过程的速率,进而引起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此条件下的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在叶绿体中的含量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番茄所吸收的光能已经是过剩光能了。
(4)D1蛋白是PSⅡ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且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失活。某研究者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三组实验,①组的处理为同(2)中的CK,②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③组用适量的SM(SM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处理番茄植株并在亚高温高光HH 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各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验结果如图丙。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番茄缓解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抑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
番茄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班学生进行新鲜番茄植株叶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时未加入CaCO3,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PSII和PSI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含量最多的色素为__________,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材料一中的色素提取液,发现其与正确操作下获得的色素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差异最大在于____________光区域。
(2)图乙中PSII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O分解为H+_________,其中H-________(填“类囊体腔”或“叶绿体基质”)积累,从而推动ATP的合成。ATP和NADPH为过程________(填序号)供能。从图中可知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
材料二:某研究者测得番茄植株在CK条件(适宜温度和适宜光照)和HH条件(亚高温高光)下,培养5天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
组别温度/℃光照强度
(μmol·m-2·s-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mmol·m-2·s-1
胞间CO2浓度/ppmRubisco活性/(U·mL-1

CK

25

500

12.1

114.2

308

189

HH

35

1000

1.8

31.2

448

61

注:两组实验,除温度和光照有差异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3)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此条件下的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在叶绿体中的含量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如图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水稻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下表是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该水稻品种的部分生长指标。

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指标

光照

强度

相对平均叶面积(cm2)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13.6

4.33

20.3

4.17

28.4

3.87


(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上。可先用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
(2)据图和表中数据分析,该品种水稻是如何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的?__________________
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
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

生长期

光补偿点

(μmol·m-2·s-1

光饱和点

(μ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灌浆期

68

52

1853

1976

21.67

27.26

蜡熟期

75

72

1732

1365

19.17

12.63


注: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
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
(3)从表中的数据推测,_______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该品种_______
A.灌浆期光补偿点高                                     B.蜡熟期光饱和点高
C.灌浆期最大净光合速率高                           D.蜡熟期最大净光合速率高
(4)根据该实验的结果可知甲、乙品种水稻从灌浆期到蜡熟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都有所下降,科研人员推测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