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49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 官内部的真菌,而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的症状。由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在长期的 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关系,因而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 性的代谢产物。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与试剂:东北红豆杉树皮(红豆杉可产生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良好的抗癌药物)、 80%乙醇、无菌水、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培养 基)等。
实验步骤:
①将PDA培养液均分成3份,编号甲、乙、丙。待高温灭菌后,在甲、乙中都加入青霉素 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甲、乙、丙都制成平板。
②将东北红豆杉树皮严格按程序消毒处理,剪切成0.25cm2的小块,放入甲平板中。28℃恒 温培养3〜15天,定时观察。
③观察到甲平板中组织块边缘有少量菌丝产生时,采用菌丝尖端挑取法将其转入乙平板中 培养。经鉴定后最终分离出真菌并保存。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功能上来看,甲、乙中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PDA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培养基需灭菌,东北红豆杉树皮需消毒,灭菌与消毒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平板丙的处理应该是____________
(3)获得内生真菌后可临时保藏:将菌种接种到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观察有菌丝长出后放入4℃冰箱保藏备用。分离红豆杉内生真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利用紫杉醇、BOS172722(一种抗肿瘤药物)对乳腺癌细胞进一步展开研究,处 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加入的药物

迫使癌细胞加速分裂以导致 细胞凋亡所需的时间

癌细胞存活率

1

空白对照

不凋亡

100%

2

紫杉醇

110分钟

40%

3

BOS172722

52分钟

29%

4

紫杉醇 + BOS172722

15分钟

0


据此推测治疗乳腺癌的最好方式是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
2022·湖南湘潭·一模
知识点: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综合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抗癌药物紫杉衫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抗癌原理是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等病害,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I.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有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组培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是野生成年红豆杉树皮中含量的12倍。组织培养已成为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属植物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____。
A.初生       核糖体B.初生       纺锤体
C.次生   纺锤体D.次生   核糖体

(2)外植体常远取红豆杉植物的茎尖,其优点是____(写出两点)。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若利用上图中愈伤组织进一步获得红豆杉植株的过程中,发现愈伤组织只分裂而不能分化出芽和根,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Ⅱ.利用微生物发酵途径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研究人员从红豆衫树皮中分离到了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这一发现为解决红豆杉资源短缺,寻找紫杉醇供应问题,开辟了一条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途径。具体过程扣下:
(3)菌株的分离与纯化:取红豆杉的老树皮,____(选填标号)后,削去表层从内部切取小块,斜插入半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3-7d,挑取向培养基基质生长的菌丝体于固体培养基中,纯化2-3次。培养时,通常会添加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主要作用是____(选填标号)
①消毒     ②灭菌     ③抑制真菌生长     ④抑制细菌生长
(4)菌株的鉴定
①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的菌株置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菌落的____
①大小     ②形态     ③颜色     ④透明度     ⑤隆起状态     ⑥边缘特征     ⑦数量
②分子生物学鉴定:提取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后与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
(5)菌种的发酵培养和紫杉醇是取:将待培养菌株接种至固体培养基,培养4-5d,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孢子,接种至____振荡培养,发酵结束后取上清液提取紫杉醇。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无菌水
抗癌药物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化学药抗癌原理不同的是,紫杉醇能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使微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这些微管的积累导致细胞停留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资源短缺,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立枯病、茎腐病、白绢病、疫霉病等病害,使紫杉醇的提取受到了极大限制。科研人员正试图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紫杉醇的产量。
I.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有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来生产紫杉醇,组培细胞中的紫杉醇含量是野生成年红豆杉树皮中含量的12倍。组织培养已成为扩大紫杉醇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1)紫杉醇属于红豆杉属植物体产生的_____________代谢产物。紫杉醇能促进微管聚合并使之稳定,阻碍了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阻碍肿瘤细胞的分裂,直至死亡。
(2)外植体常选取红豆杉植物的茎尖,其优点是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若再利用上图中愈伤组织进一步获得红豆杉植株的过程中,发现愈伤组织只分裂而不能分化出芽和根,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Ⅱ.利用微生物发酵途径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研究人员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了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这一发现为解决红豆杉资源短缺,寻找紫杉醇供应问题,开辟了一条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途径。具体过程如下:
(3)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取红豆杉的老树皮,_____________后,削去表层从内部切取小块,斜插入半固体培养基中。28℃培养3-7d,挑取向培养基基质生长的菌丝体于固体培养基中,纯化2-3次。培养时,通常会添加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4)菌株的鉴定
①形态学鉴定:将分离的菌株置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_____________
②分子生物学鉴定:提取菌株基因组DNA作为_____________,扩增ITS序列(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段rDNA转录间隔区,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分类、鉴定),通过____________检测并回收扩增产物,将纯化后的产物测序,与_____________比对分析。
发酵培养:将待培养菌株接种至固体培养基,培养4-5d,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孢子,接种至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
(5)紫杉醇的提取:发酵结束后,离心收集上清液,所得菌体用4层纱布挤压过滤,滤后纱布拧干并收集拧出液。合并上清液与纱布过滤及拧出液,____________至原过滤体积1/10后,利用紫杉醇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