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56
揉捻是制茶的第一道工序,可形成茶条并适当破坏茶叶组织,在该工序中加入纤维素酶、蛋白酶,可改善茶叶品质。如图1为在不同酶浓度条件下揉捻25min对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如图2为不同的抑制剂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在蛋白酶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使用纤维素酶能增加茶汤中氨基酸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据图2分析,抑制剂I为_______________抑制剂,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如图2中,加入抑制剂Ⅱ的曲线出现平台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0-21高二下·山东青岛·期末
知识点:酶促反应的因素及实验酶的作用酶的特性酶综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红茶是新鲜茶叶经脱水、揉捻、发酵等工序制成。在处理红茶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酶促褐变,即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无色的多酚类物质生成褐色醌类物质的过程。多酚含量高会使茶鲜度差、味苦,为提升茶的品质,科研人员就生物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未加工之前,茶叶都是绿色的,茶叶需要经揉捻、发酵等工序才变红。据此推测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结构中。揉捻后,还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发酵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生成更多褐色物质。
(2)如果制作绿茶,必须先对叶片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才能保持茶叶鲜绿的颜色。
(3)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可提高茶汤的鲜爽度。揉捻是制茶的第一道工序,可形成茶条并适当破坏茶叶组织,有助于改善茶叶品质。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酶制剂、不同揉捻时间对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据图可知,在酶浓度为________条件下,揉捻25min,蛋白酶的处理方式效果最好;在酶液浓度大于1%条件下,使用纤维素酶的效果反而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为解决夏季茶品质问题,加工中应添加______________将有利于降低夏季茶的苦涩味。
红茶是新鲜茶叶经脱水、揉捻、发酵等工序制成。在处理红茶的过程中,植物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能催化无色的多酚类物质生成褐色醌类物质。多酚含量高会使茶鲜度差、味苦,氨基酸含量高可提高茶汤的鲜爽度。为提升茶的品质,科研人员就生物酶对茶叶加工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不同浓度酶制剂、不同揉捻时间对茶汤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未加工之前,茶叶都是绿色的,茶叶需要经揉捻、发酵等工序才变红。据此推测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物质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结构中。揉捻后,还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发酵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生成更多褐色物质。
(2)在蛋白酶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使用纤维素酶能增加茶汤中氨基酸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绿茶要保持鲜绿,与红茶的制备不同,采摘后的茶叶要先____________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
(4)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酶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①乙图是为探究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曲线_______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
②乙图中曲线________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结合后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这是由于这种抑制剂与酶结合后,___________,所以即使增加底物浓度也不能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