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08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及现状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680公顷,园区将景观、本土植物种源、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等功能融于一体。
公园的植被设计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依据海拔高度、植物的种植方式(自然种植、半自然种植和人工种植)和土壤水分等特征将园区分为11个区。如:A区特征为高地、自然(无人工干扰)、干燥,该区光照强,土温和气温均高,土壤水分含量低。此区的植被设计以本土耐旱植物为主,包括栾树、油松、侧柏等乔木,荆条(吸引昆虫的蜜源植物)、小花溲疏、胡枝子等灌木,还有生活于地表的景天类植物,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点缀着白色、粉色、黄色花朵的优美景观。
公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是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方面:基于园区每年1700万吨的巨大用水量,园区通过多种技术实现了循环用水、全面节水。其中北小河污水处理厂运用反渗透膜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每年可获得再生水800万吨;利用透水路面、绿地下凹、雨水收集管网、净化蓄水等技术,每年可获得150万吨雨水:利用生物快速降解的免冲厕所、节水器具、智能浇灌等212项节水项目,每年可节水17万吨。另一方面,日常水质维护以生态水系的自净为主,循环流动为辅。由生态河床、活性底泥、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组成的自然水景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藻类爆发,从而达到水质的长期清澈,形成生动美丽的水底、水中、水面、水岸景观。
经过十几年发展,公园营造的多样性植被类型和生境持续改变着北京城市生态格局,大量野生动物来此安家落户。以典型的城市适应种白头鹎为例,公园建成后白头鹎数量逐年增加,并表现出明显的夏、秋季增多,冬、春季减少的特点。2013年秋季该种群数量一度达到99只,调查还发现公园北园白头鹎密度显著大于南园。这些调查结果为公园园区道路建设、区域游客密度调整等规划提供指导。
漫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仿佛走进一幅妙极的中国山水画,小桥流水,莺语蝉鸣,绿树成阴,湖水如镜。这个北京城内最大的绿色生态地带,已成为广大市民的生态乐土和休闲天堂。园区景观规划与北京“绿色奥运”所倡导的环保、节约、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科学理念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1)奥森公园中园林规划运用的生态学原理及相应设计合理的有__________(多选)。
A.应考虑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依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合的生物
B.公园植被进行分层设计,提高了对光照的利用率,创设了优美的景观环境
C.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园区建成尽可能避免人为干扰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其自我调节能力负相关
(2)公园的水资源综合系统,实现了循环用水、节约用水,工作人员对该系统的设计依赖于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公园北园白头鹎密度显著大于公园南园”,推测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基于公园中白头鹎的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请对后期公园道路建设和区域游客密度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生态设计如何体现了“协调、循环”原理(任选1项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高二下·北京顺义·期末
知识点:生态工程综合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研究人员对被污染的匡河进行了生态修复,已原有水系治理为基础,结合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线带状敞开式河道公园,打造形成“一带十二园”,通过不同季节不同特色花卉植物色彩,形成“合肥彩带”,既实现了污水净化,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重要的场所。
(1)匡河公园的外貌和结构会随每年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体现了群落的______。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高滩建设林带,低滩栽水生植物”体现了群落中各物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使不同物种的______重叠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
(2)匡河利用生态浮床工艺,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茎叶伸展于空气中,该项技术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营造赏心悦目的水上生态景观,甚至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收益。这项技术选择植物时,一般选择能适应这一环境的当地植物进行驯化,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生态浮床工艺能够减轻匡河水华爆发的原因有______(写出2点即可)。
(3)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者在匡河沿岸进行了延长光照时间的实验(此实验中人工光源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忽略;实验期间,天气等环境因素基本稳定)。实验持续15天:1~5天,无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11~15天,无人工光照。在此期间,每日黄昏前特定时间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将其归入三种生态功能团,即植食动物(如蛾类幼虫)、肉食动物(如蜘蛛)和腐食动物(如蚂蚁),其中动物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结果如右图。
   
①根据题目分析,判断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
②本研究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人为增加光照时间会增强节肢动物的活跃程度,理由是______
③分析本研究的相关内容,请回答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选择景观照明光源时,不能只以有利于植物生长或者市民的审美需求作为标准,还应该考虑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