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困难0.15 引用2 组卷1269
鹌鹑的羽色是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Y、y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基因B对b,Y对y均表现完全显性。基因B和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b是白化基因。基因B与Y相互作用产生栗羽,基因B与y相互作用产生黄羽,白羽是基因b对Y、y抑制作用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系黄羽雄鹑与一只白羽雌鹑交配获得F1,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
(2)用纯系栗羽雄鹑与纯系黄羽雌鹑杂交,F1全为栗羽,让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则F2不同性别间的羽色表现情况为_____
(3)欲使后代的雌雄个体之间羽色完全不同,则可选择的纯系杂交亲本组合除黄羽(♀)×白羽(♂)外,还有_____
(4)将纯系黄羽雄鹑与白羽雌鹑(ZbYW)交配获得F1,再将F1雄鹑与其亲本白羽雌鹑进行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是:栗羽(♂)152只、栗羽(♀)18只、黄羽(♀)108只、白羽(♂)134只、白羽(♀)139只。从基因重组的原理分析,后代中出现栗羽雌鹑的原因是_____
(5)鹌鹑中除了栗羽、黄羽和白羽外,科研人员在鹌鹑中又发现了部分黑羽突变体。研究表明,黑羽基因(h)位于常染色体,对栗羽(Y)和黄羽(y)有加黑作用,其等位基因(H)具有维持正常栗羽或黄羽的作用,黑羽雌鹑最多有_____种基因型。将基因型为hhZBYZBY的黑羽雄鹑与基因型为HHZbyW的白羽雌鹑交配,F1全为不完全黑羽。据此推测基因H对h为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显性。
2021·江苏·二模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鹌鹑是一种产蛋率高、抗病力强和繁殖快的小型鸟类,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将隐性突变黑羽品系和野生型栗羽品系杂交,正交实验数据如下图(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一致),相关基因用H和b表示。本题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鹌鹑羽色的H、h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不完全黑羽鹌鹑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实验一代中不完全黑羽雄鹑与亲代栗羽雌鹑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
(3)生产中发现一种白化突变品系,突变基因(用B或b表示)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为了推测白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显隐性关系,科研人员用纯系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子代羽色及比例

实验一

黑羽(P)♂×白羽(P)♀

不完全黑羽(F1

实验二

白羽(P)♀×白羽(P)♂

白羽(F1

实验三

不完全黑羽(F1)相互交配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1∶2∶1∶4
①白化基因为_______性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一中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若让实验三的子代中不完全黑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会出现_______种表型(考虑性别)
(4)生产实践中选择黑羽雌鹑与_______进行交配,根据羽色分子代性别,其中雄鹑可能的表型有______________
鹌鹑是一种产蛋率高、抗病力强和繁殖快的小型鸟类,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将隐性突变黑羽品系和野生型栗羽品系杂交,正交实验数据如下图(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一致),相关基因用H和b表示。本题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鹌鹑羽色的H、h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不完全黑羽鹌鹑的基因型为 ______
(2)实验一代中不完全黑羽雄鹑与亲代栗羽雌鹑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3)生产中发现一种白化突变品系,突变基因(用B或b表示)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为了推测白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显隐性关系,科研人员用纯系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子代羽色及比例

实验一

黑羽(P)♂×白羽(P)♀

不完全黑羽(F

实验二

白羽(P)♀×白羽(P)♂

白羽(F

实验三

不完全黑羽(F)相互交配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1∶2∶1∶4
①白化基因为_______性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实验一中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若让实验三的子代中不完全黑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会出现_______种表型(考虑性别),其中不完全黑羽雌鹑占比理论上为______
(4)生产实践中选择黑羽雌鹑与_______进行交配,根据羽色分子代性别,其中雄鹑可能的表型有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