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29
α-淀粉酶的耐热性很强,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提高到93~95℃仍能保持足够高的活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中。自然界中耐高温的α淀粉酶主要由地衣芽孢杆菌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分离地衣芽孢杆菌时,常从面粉厂周围取土样,其原因主要是此处土样中__________。配制培养基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筛选地衣芽孢杆菌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__进行接种。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____。实验前需要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3)筛选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物质是__________。通过向培养基表面滴加碘液,挑选出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单菌落,以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20-21高三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无菌技术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其他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为了解某种医用防护口罩(经灭菌)佩戴时间对防护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参加实验的医务人员随机分为A、B、C三组,在无菌实验室佩戴不同时间后取样。
取样过程:分别剪取口罩内层(与口和皮肤接触面)和外层6cm×6cm纱布,剪碎后加入5mL培养液中,振荡2分钟,待纱布碎片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1mL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37℃培养箱培养48小时后,在放大镜下统计每cm2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每组取平均值。滤菌率=(内层菌落数-外层菌落数)/内层菌落数。结果见表。

组别

佩戴时间

培养基上每cm2菌落数(个)

滤菌率%

内层

外层

A

20分钟

23.67

0.95

96.13

B

2小时

73.93

2.91

96.06

C

4小时

129.75

10.16

92.17


(1)上述实验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剪刀                         B.培养基
C.放大镜                      D.取样的口罩纱布
(2)口罩上细菌可能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
A.人体皮肤                  B.人体呼出气体
C.口罩                         D.外界空气
(3)从表中数据可知,口罩内层细菌数量较多,且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增长显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口罩内层细菌数量增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点)
(4)我国规定医用防护口罩对细菌的滤菌率达到95%为合格。根据表中数据,医务人员佩戴此类一次性口罩较为合理的时间是__________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引起的,病原细菌通过水稻叶片的气孔或者伤口入侵水稻,定殖于水稻叶片的薄壁组织细胞间并扩展形成条状病斑,可导致水稻叶片枯死,给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实验小组通过平板实验研究了4株生防菌株的抑菌活性,实验过程中用的培养基及其成分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NA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7.0
KB 培养基:蛋白胨20g,K2HPO41.5 g,MgSO4•H2O 1.5 g,甘油10ml,pH=7.0,蒸馏水1000mL
(1)实验室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倒平板。培养基中的蛋白胨能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碳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为了制备含病原菌的平板,应先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接种到_______________(填“NA”或“KB”)培养基中,再振荡培养48h,其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再将病菌悬浮液和_______________(填“NA”或“KB”)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制成含病原菌的平板。
(3)为了研究生防菌株的抑菌活性,实验小组在含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琼脂培养基上放上无底的小杯(常称牛津杯,如图所示),再向杯内灌入_______________,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杯子周围形成抑菌圈,通过______________可比较其抑菌活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