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77
某科研小组对湘潭市某公园绿地做物种丰富度调查,主要草本植物种类调查数据如下表。

植物名称

生活力

致密程度

应用频率

相对覆盖面积

马尼拉草

2.25

1.75

89.5%

74.5%

细叶麦冬

2.65

2.05

12.5%

8.9%

中叶麦冬

2.74

2.45

8.2%

4.6%

玉龙草

2.85

1.95

2.9%

1.5%

酢浆草

2.41

1.65

3.5%

2.4%

丁香蓼

2.65

1.1

1.2%

0.6%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看草本植物类群中优势物种是_____________,生存能力最强的物种是______________
(2)样方法调查马尼拉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计数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调查了公园中木本植物水杉的种群密度。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各级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m)

h≤10

10h≤20

20<h≤30

30<h≤40

h>40

数量(株)

132

59

31

18

7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此水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将采集到的酵母菌菌种在适宜条件下讲行扩大培养,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样,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利用的仪器、规格及观察到的酵母细胞分布如下图:

①血球计数板有_____________个大格,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____(填“被”或“不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②第五天计数时观察到的一个中格酵母菌分布情况如上图(取样前培养液稀释了10倍)。试推算l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是____________个。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30 ℃,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
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

-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先将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
②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如果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应当对菌液进行_______________,一般适宜的范围是5~10个菌体/每小格。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可依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计数。
③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计数室的总容积为0.1 mm3(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 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的计算公式:1 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__________
(3)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时结果如图,若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___个。
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筑巢

高度(m)

池鹭

(只)

白鹭

(只)

夜鹭

(只)

牛背

鹭(只)

鹭类

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 m×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________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
II.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
(4)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的原因是________
(5)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6)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
(7)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
I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8)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
(9)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