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0
某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回答:

(1)兴趣小组获得被35S标记的亲代T2噬菌体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各组的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搅拌能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部的噬菌体外壳脱落,图中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个数据的意义是作对照以证明______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_______的放射性会明显升高。
(4)若32P标记组侵染的亲代噬菌体为1个(大肠杆菌提供31P),子代噬菌体数量为64个,经过密度梯度离心,在离心管的轻带、中带、重带三个位置中,所有子代噬菌体DNA分布的位置及数量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噬菌体DNA分子中共有3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所占比例为37%,则在这次增殖中共需消耗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得数量是________________个。
20-21高一上·重庆北碚·阶段练习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中碱基的相关计算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图1表示T2噬菌本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图2表示用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图1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正确顺序:B→___________→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__
A.细菌的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             C.细菌的RNA聚合酶
D.细菌的tRNA       E.细菌的DNA聚合酶     F.噬菌体的的核糖体
(2)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l min时,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强度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噬菌体的____________进入细菌。
(3)图2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以证明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其中35S标记的部位应是图3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32P标记的部位应是图3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