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解答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0
现代考古证实,水稻起源于1万多年前中国的一种野生稻,这种野生稻经过人们数千年的培育,发展成为今天数百个品种的水稻,使水稻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稻和水稻属于两个物种,原因是两种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过程中,在水稻种群中发现了一株“大果穗”的突变植株,其自交的后代既有“大果穗”的植株也有“小果穗”的植株,说明获得的突变植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育种工作者发现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
①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和26℃。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A与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_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2020·安徽宿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基因突变杂交育种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
(1)现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和26℃。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用A与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3)在两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发现一株黄叶突变体X。
①将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得F1均为绿叶,F1自交得F2群体中绿叶、黄叶之比为3:1。由以上可以推测,自然黄叶突变体X的黄叶性状由______基因控制,这一对叶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
②为确定控制黄叶基因的位置,选用某条染色体上的两种分子标记(RM411和WY146),分别对F2的绿色叶群体的10个单株(10G)和黄色叶群体10个单株(10Y)进行PCR,之后对所获得的DNA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可反映个体的基因型。M为标准样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图中10G个体中的基因型为______种,其中_______(填写“图1”或“图2”)的比例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4)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_______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子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 ℃和26 ℃。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用A与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__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3)在两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发现一株黄叶突变体X。
①将黄叶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F1均为绿叶,F1自交得F2,F2中绿叶、黄叶之比为3︰1。由以上可以推测,自然黄叶突变体X的黄叶性状由________基因控制,这一对叶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定律。
②为确定控制黄叶基因的位置,选用某条染色体上的两种分子标记(RM411和WY146),分别对F2中绿叶群体的10个单株(10G)和黄叶群体10个单株(10Y)进行PCR扩增,之后对所获得的DNA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可反映个体的基因型,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示可以看出,每个图中10G个体中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________(填“图1”或“图2”)的比例与理论比值明显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
(1)现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和26℃。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______℃的品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用A与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3)在两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发现一株黄叶突变体X。
①将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F2群体黄叶植株占1/4。由此推测,突变黄叶与正常绿叶这对相对性状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②为确定控制黄叶基因的位置,选用某条染色体上的两种分子标记(RM411和WY146),分别对F2的绿色叶群体的10个单株(10G)和黄色叶群体10个单株(10Y)进行PCR,之后对所获得的DNA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可反映个体的基因型。M为标准样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图的10G个体中的基因型为_______种,其中_______(填写“图1”或“图2”)的比例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