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96
室温下,某实验小组探究等量且表面积相同的镁条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注:反应前镁条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且镁条过量)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4mL 0.1mol/LCuSO4溶液(pH约为4.2)
1.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2.镁条表面逐渐生成大量黑褐色膨松状不溶物
3.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浑浊,有蓝绿色沉淀生成

4mL 0.5mol/LCuSO4溶液(pH约为3.6)
1.有大量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2.镁条表面逐渐生成红褐色不溶物
3.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逐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镁条上红褐色物质脱落,有光亮的红色物质生成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微量无色无味气体

(1)实验Ⅰ中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产生原因是_________(用简单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设计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实验Ⅰ中黑褐色不溶物的成分,做实验Ⅳ。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1.加入浓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溶液为黄色
2.多次洗涤后的残余固体加入浓硝酸,有大量红棕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

查阅资料:Cu2O可溶于浓盐酸,得到黄色溶液。
经检测,黑褐色不溶物中含有Cu2O,请解释Cu2O产生的可能原因_________。由实验Ⅳ可以推测,黑褐色不溶物中还含有_______。残余固体加入浓硝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经X射线检测,蓝绿色沉淀中含Cu2+、SO42-、OH。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碱式硫酸铜【Cu2(OH)2SO4】是一种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和氨水。据此对沉淀成分提出两种假设:
i.是【Cu2(OH)2SO4】;
ii.是Cu(OH)2和【Cu2(OH)2SO4】的混合。
经检验,最终确定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碱式硫酸铜。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i成立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推断,镁与硫酸铜溶液产物的生成与__________有关。
18-19高三·北京顺义·期末
知识点:铜的其他化合物盐类水解的应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探究0.5mol/L FeCl3溶液(pH=1)与不同金属反应时的多样性的原因。 (各组实验中:所用FeCl3溶液体积相同;金属过量;静置、不振荡)
实验金属现象及产物检验
I镁条立即产生大量气体;金属表面变黑,该黑色固体能被磁铁吸引;液体颜 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红褐色;片刻后气泡减少;金属表面覆盖有红褐色沉淀,此时取反应后的液体, 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II铜粉无气体产生;溶液逐渐变为蓝绿色;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1)根据实验I的现象,推测红褐色液体为胶体,并用光束照射该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到_________得以证实。
(2)已知Fe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①为了确定黑色固体的成分是否含有Fe和Fe3O4,重复实验I,及时取少量镁条表面生成的黑色粉末,洗净后进行实验如下:

该实验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结合现象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②除上述结论外,分析实验I的现象,可知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一定还有_________
(3)实验Ⅰ、Ⅱ现象的差异,与Fe3+、Mg2+、Fe2+、H+、Cu2+的氧化性强弱有关,其顺序是Mg2+<Fe2+<_________
(4)继续研究0.5mol/L FeCl3溶液(pH=1)与Fe的反应。
实验金属现象及产物检验
铁粉持续产生少量气体;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底部有红褐色沉 淀,经检验,溶液pH=4;含有Fe2+,无Fe3+
铁丝无明显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溶液 pH=2,含有Fe2+和Fe3+;Fe3+被还原的量多于实验Ⅲ。

①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H+在溶液中的移动速率远大于Fe3+。 结合实验I、Ⅱ,由反应中金属表面离子浓度的变化,推测实验III、IV现象差异的原因:_________
研究小组探究高铜酸钠(NaCuO2)的制备和性质。
资料:高铜酸钠为棕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实验I】向2mL1mol/LNaClO溶液中滴加1mL1mol/LCuCl2溶液,迅速产生蓝绿色沉淀,振荡后得到棕黑色的浊液a,将其等分成2份。
(1) CuCl2溶液显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制备时滴加的CuCl2溶液不宜过量。
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实验Ⅱ】将一份浊液a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b.取少量固体b,滴加稀H2SO4,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2)①另取少量固体b进行实验,证实了固体中钠元素的存在,实验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②经进一步检验确认棕黑色固体是NaCuO2。NaCuO2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探究实验条件对NaCuO2制备的影响。
【实验Ⅲ】向另一份浊液a中继续滴加1.5mLlmol/L CuCl2溶液,沉淀由棕黑色变为蓝绿色,溶液的pH约为5,有产生。
(3)①对Cl2的来源,甲同学认为是NaCuO2反应生成了Cl2,乙同学认为该说法不严谨,提出了生成Cl2的其他原因:___________
②探究继续滴加CuCl2溶液,NaCuO2能氧化Cl-的原因。
i.提出假设1:c(Cl-)增大,Cl-的还原性增强。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NaCuO2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
ii.提出假设2:___________,经证实该假设也成立。
【实验Ⅳ】向1mL1mol/LNaClO溶液中滴加0.5mL1mol/LCuSO4溶液,迅速生成蓝色沉淀,振荡后得到棕黑色浊液。浊液放置过程中,沉淀表面缓慢产生气泡并出现蓝色固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4)通过以上实验,对于NaCuO2化学性质的认识是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制备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的NaCuO2,应选用的试剂是NaClO溶液、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溶液。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