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19
(1)CO2是温室气体,可用NaOH溶液吸收得到Na2CO3或NaHCO3。Na2CO3俗称纯碱,已知25℃时,CO32-第一步水解的平衡常数Kh=2×10-4mol/L,当溶液中c(HCO3-):c(CO32-)=20∶ 1 时,溶液的pH=______
(2)为了除去银器表面Ag2S,可采用如下方法:在一个铝制的容器中放入食盐溶液,将银器浸入食盐溶液,使银器与铝接触良好形成原电池.过一段时间,银器表面变为银白色,并闻到臭鸡蛋的气味,观察到有少量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则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解释臭鸡蛋气味形成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 ℃,在0.10 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1时,溶液中的c(H2S)+c(HS)=________mol·L-1
②某溶液含0.040 mol·L-1M2+、0.10 mol·L-1H2S,当溶液pH=_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S)=5.6×10-17]
(4)Na2S2O3溶液常作为标准液测定物质的组成。
I.3.92 g某铁的氧化物,溶于足量稀硫酸,并配制成100.0 mL溶液;
II.10.00 mL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滴加几滴指示剂;
III.0.2000 mol • 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重复2~3次,平均消耗标准液20.00mL。
已知I2+2S2O32-= S4O62-+2I-。则:
①步骤II 所用指示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向20 mL 0.2 mol /L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 /L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上图其中三条线代表的是A2-、H2AHA浓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示,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Na、HA、 A2-、 H2A四种微粒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显_______性。
2018·安徽合肥·一模
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盐类双水解反应盐溶液中微粒间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化学活动小组按下图所示流程由粗氧化铜样品(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硫酸铜。

已知Fe3+、Cu2+、Fe2+三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5℃时,Cu (OH)2的Ksp=4.0×10-20调节溶液pH到4.0时,溶液C中Cu2+的最大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装置不可能用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X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氯水   B.双氧水   C.铁粉   D.高锰酸钾
(4)从溶液C中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溶液A(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杂质)中Cu2+的浓度。过程如下:
第一步:移取10.00 mL溶液A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 mL。
第二步:取稀释后溶液2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碘单质。
第三步: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050 00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前后共测定三次,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
(已知:I2+2S2O32-===2I+S4O62-)
滴定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滴定前读数(mL)0.100.361.10
滴定后读数(mL)20.1220.3422.12
①CuSO4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溶液A中c(Cu2+)=________mol·L-1
(6)利用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按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且该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则X气体是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其在a处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H2     
B.CH3CH2OH(气)               
C.N2
I 、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 H+ +HA- ,HA-H+ +A2-
(1)NaHA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
(2)常温时,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Na+ )>c(K+   B. c(H +)•c(OH )=1×10-14
C. c(Na+ )=c(K+   D. c(Na+ )+c(K+ )=c(HA- )+c(A2-
Ⅱ、含有Cr2O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4.00×10-3 mol/L   Cr2O 。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Cr2O Cr3+、Fe3+Cr(O3)、Fe(OH)3
(3)该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欲使25 L该废水中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_g FeSO4•7H2O。
(5)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 c(Fe3+)=1×10-13mol/L   ,则残留的 Cr3+ 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 ,Cr3+________(填是或否)沉淀完全。(已知:Ksp[Fe(OH)3]≈1.0×10-38mol/L   ,Ksp[Cr(OH)3]≈1.0×10-31 mol/L )
III. 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浓度为2.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6)步骤c中判断恰好反应完全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7)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_____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I. 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 H++HA-,HA-H++A2-
(1)NaHA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时,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c(Na+ )>c(K+ )B.c(H +)•c(OH )=1×10-14
C.c(Na+ )=c(K+ )D.c(Na+ )+c(K+ )=c(HA- )+c(A2-)

Ⅱ.含有Cr2O72- 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4.00×10-3 mol/L Cr2O72-。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3)该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欲使25 L该废水中Cr2O72- 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_g FeSO4•7H2O。
(5)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 c(Fe3+)=1×10-13mol/L ,则残留的 Cr3+的浓度为_________。(已知:Ksp[Fe(OH)3]≈1.0×10-38mol,/L ,Ksp[Cr(OH)3]≈1.0×10-31 mol/L )
III.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6)步骤c中判断恰好反应完全的现象为
(7)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__________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