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4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

用编号对应的元素微粒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元素③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2)元素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3)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元素②与④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比②与⑧形成的化合物熔点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温度下,在2.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①③的单质发生反应,20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产物为68.0g。用单质③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
a.c(N2):c(H2):c(NH3)=1:3:2                 b.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c.容器中压强不变                            d.3v(H2)=2v(NH3)
达到平衡后,若使平衡常数K值增大,则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的速率变化更大。
2018·上海闵行·一模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状态“定位法”在推断中的应用电子排布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I. 利用反应:6NO2 + 8NH37N2 + 12 H2O处理NO2
II. 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可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 Q   (Q>0) 。
III. 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 2H2(g)CH3OH(g) 。
(1)硫离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氨气分子属于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者“非极性”)。
(2)C、O、S、N这四种元素中属于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能证明其递变规律的事实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d、其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3)对于I中的反应,120℃时,该反应在一容积为2L的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10min时电子转移了1.2mol,则0~1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υ(NO2) =_______________
(4)对于II中的反应,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NO2浓度保持不变
c. NO2和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请写出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_____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6)对于III中的反应,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示。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 kPa左右,简述选择此压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Ⅰ.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处理
Ⅱ.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可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Q (Q>0)
Ⅲ.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1)硫离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氨气分子属于______分子(填“极性”或者“非极性”)。
(2)C、O、S这三种元素中属于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能证明其递变规律的事实是_______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d.其两两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3)对于Ⅰ中的反应,120℃时,该反应在一容积为2L的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10min时电子转移了1.2mol,则0~10min时,平均速率v(NO2)=_______
(4)对于Ⅱ中的反应,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NO2浓度保持不变
c.NO2和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请写出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如果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6)对于Ⅲ中的反应,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简述选择此压强的理由: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