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填空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53
某种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下所示(NRV%是指每100g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占该营养素每日摄入量的比例)。
营养成分表
项目每100gNRV%
能量309kJ4%
蛋白质3.6g4%
脂肪4.4g7%
碳水化合物5.0g2%
65mg3%
120mg15%
回答下列问题。
(1)成分表中含有的元素有Na、Ca、H、C、N、O,其中位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N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它与氧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比较下列物质的性质,用“>”或“<”填空。
①半径:r(Na)___________r(O2-);②沸点:NH3___________CH4
(4)设计实验证明Ca、Mg都能与水反应,且比较它们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
(限选试剂与仪器: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酚酞、蒸馏水、钙、镁条、砂纸)
CaMg
操作取绿豆大小的一块钙投入盛有水的___________中。将打磨后的镁条投入盛有冷水的试管中。
现象钙先沉入水中,表面产生大量气体,一段时间后上浮,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镁条表面有细小气泡产生。
描述或推测①钙密度比水大;
②溶液中产生的沉淀主要是___________
由细小气泡猜测Mg可能与水发生反应,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结论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沉淀和氢气,且反应剧烈。镁能与水缓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2-23高二下·四川成都·期末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小组想通过实验探究 Na、Mg、Al 三种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I.探究 Na、Mg、Al 分别与水反应的情况。
实验①:切一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 Na,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将其投入盛有 100ml 水(含酚酞)的烧杯中。观察到 Na 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烧杯内溶液变红。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
A.Na       B.H2O       C.NaOH
(3)上述反应中若有23克金属Na被充分反应,则产生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L。
(4)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微粒是___________
A.Na+       B.H+       C.OH-
实验②:分别取一小段镁条和铝条,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 2ml 水,再滴入2 滴酚酞试液,观察到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有同学提出实验②的设计存在问题,故对实验②作如下调整:
实验③:另取镁条和铝条,分别用砂纸打磨去除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后,再进行以上实验     操作并加热。观察到:未加热时,反应现象均不明显;加热后镁条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变红;加热后 Al 与水反应现象仍不明显。
(5)实验②的设计中未考虑到的因素是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实验,得出 Na、Mg、Al 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Ⅱ.比较 NaOH、Mg(OH)2、Al(OH)3碱性的强弱。
实验④:在试管中加入2ml 0.5mol·L-1 Al2(SO4)3溶液,然后逐滴滴加 2mol·L-1 NaOH溶液至过量,边加边振荡。观察到试管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全部溶解。
实验⑤:在试管中加入2ml 1mol·L-1 MgSO4溶液,然后逐滴滴加2mol·L-1 NaOH 溶液至过量,边加边振荡。观察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7)写出由实验④、⑤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得出的结论。
现象结论
出现白色沉淀Al(OH)3的碱性比NaOH弱
沉淀全部溶解___________
出现白色沉淀___________
沉淀不溶解Mg(OH)2无酸性
(8)综上实验可知,NaOH、Mg(OH)2、Al(OH)3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