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单选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06
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去)和有关信息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苯甲酸1.08122249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乙醇0.7978.5与水任意比互溶
苯甲酸乙酯1.04212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A.先在三颈烧瓶内加入浓硫酸,再缓慢加入苯甲酸和乙醇
B.当分水器中水层高度不再上升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球形冷凝管的进水口为a
D.反应结束后可用过量的溶液来除去产物中的酸性杂质
22-23高二下·江西赣州·期中
知识点: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机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实验室以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
反应原理:
物质沸点/℃密度/(g·cm3)
苯甲酸249(100℃升华)1.27
苯甲酸乙酯212.61.05
乙醇78.30.79
环己烷80.80.78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0 mL环己烷、5 mL浓硫酸、沸石,并通过分液漏斗加入60 mL乙醇(过量),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步骤2:反应一段时间,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关闭旋塞,继续加热维持反应。
步骤3:将三颈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至溶液呈中性。
步骤4: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无水氯化钙,一段时间后过滤,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得到产品10.0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苯甲酸乙酯时,应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冷凝管中进水口为___________(填“a”或“b”)。
(2)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最适宜的规格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100 mLB.150 mLC.250 mLD.500 mL
(3)下列有关分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使用分水器能够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B.分水器中的液面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4)加入环己烷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步骤3中若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步骤4中对水层用乙醚萃取分液后合并至有机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
(7)本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室以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乙酯,实验装置如图(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
I.反应原理:+C2H5OH+H2O。
物质颜色、状态沸点(℃)密度()
苯甲酸无色晶体249(100℃升华)1.27
苯甲酸乙酯无色液体212.61.05
乙醇无色液体78.30.79
环己烷无色液体80.80.73

II.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0mL环己烷、5mL浓硫酸、沸石,并通过分液漏斗加入60mL(过量)乙醇,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步骤2:反应一段时间,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关闭旋塞,继续加热维持反应。
步骤3:将三颈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至溶液呈中性。
步骤4: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得到产品10.0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苯甲酸乙酯时,应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冷凝管中进水口为_____(填“a”或“b”)。
(2)根据上述实验药品的用量,三颈烧瓶最适宜规格为_______。
A.100mLB.150mLC.250mLD.500mL
(3)下列有关分水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分水器能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B.使用分水器能够促使反应正向进行
C.分水器中的水面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4)加入环己烷的目的是_______
(5)步骤3若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6)步骤4中对水层用乙醚再萃取后合并至有机层的目的是_______
(7)本实验中苯甲酸乙酯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