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42
工业上有关氨气、铵盐的反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回答:
Ⅰ.
(1)合成氨工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选择在20Mpa~50 Mpa合成            ②温度选择500℃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             ④将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
(2)相同温度下,有恒容密闭容器A、恒压密闭容器B,两容器中均充入1 mol 和3 mol ,此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中放出热量;B中放出热量。则:
①完成下列比较:(选填<、>、=)______________92.4。
②平衡时,下列数据中,容器B中的数值大于容器A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的体积分数             b.
c.               d.
(3)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样品,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仪器A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 mL、 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加入几滴酚酞,再用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达到终点时消耗 mL NaOH溶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实验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偏低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口有气泡,测定结果将偏低
C.若玻璃管液面迅速上升,应立即撤去酒精灯
D.滴定时,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应立即停止滴定并读数
②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
Ⅱ.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2.43.44.86.89.4
(4)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_______(填序号)。
A.B.气体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5)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_______0,熵变_______0(选填<、>、=)。
(6)反应至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至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下图中画出的变化曲线。
22-23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物质含量的测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指导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I.可逆反应X(g)+3Y(g) 2Z(g)   ℃时在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X和6molY发生反应,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气体总物质的量为6.4mol求:
(1)①该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0~5min内该反应中的平均速率_______
②下列叙述一定可以标志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的转化率相等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2)对于该反应,既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Z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将平衡体系中的分离出来
C.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          D.通入一定量氦气以增大体系压强
E.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II.某化学实验小组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用实验室的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实验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大致为9,该实验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3)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_______mL。
   
(4)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26.0225.3525.30
从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C.盛装白醋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未用白醋溶液润洗;
D.锥形瓶预先用食用白醋润洗过;
据上述表格所得到的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_______mol/L。
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B.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D.1mol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2)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50kJ•mol-1
CO(g)+2H2(g)=CH3OH(g) ΔH=-91kJ•mol-1,则1molCO断键吸收的能量为_____。
C=OH-HH-O
键能/(kJ•mol-1)803436463
A.1075kJB.1157kJC.735kJD.817kJ
(3)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①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_____
②95℃时,若100体积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
(4)如图是某温度下,将足量的BaSO4固体溶于一定量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后,假定溶液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Na2CO3使c()增大过程中,溶液中c(Ba2+)和c()的变化曲线。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计算。

①该温度下,BaSO4的Ksp=_____
②当c()大于_____mol•L-1时开始有BaCO3沉淀生成;BaCO3的Ksp=_____
(5)工业上常用如下反应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CH4(g)+2NO2(g)N2(g)+CO2(g)+2H2O(g) ΔH<0
①书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反应速率的同时提高NO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改用高效催化剂B.升高温度C.缩小容器的体积D.增加CH4的浓度
③在体积一定的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并达到平衡,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通入一定量的C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双选)
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增大
C.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达到新平衡时增大
(6)食醋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25℃时,HAc的,Ka=1.75×10-5=10-4.76.
某小组研究25℃下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提出假设:稀释HAc溶液或改变AC浓度,HAc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用浓度均为0.1mol•L-1的HAc和NaAc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pH,记录数据。
序号V(HAc)/MlV(NaAc)/mLV(H2O)/mLn(NaAc):n(HAc)pH
40.0002.86
4.00/36.0003.36
4.00ab3:44.53
4.004.0032.001:14.65
①配制:250mL0.1000mol•L-1的HAc溶液,需要的定量仪器是_____
②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b=_____
③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HAc溶液,电离平衡_____(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
④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配制的溶液中,[H+]的值等于HAc的Ka对比数据发现,实验Ⅷ中pH=4.65与资料数据Ka=10-4.76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HAc浓度不够准确引起,故先准确测定HAc溶液的浓度再验证。
i、用移液管取20.00mLHAc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判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
ii、若测定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_____(双选)。
A.滴定管用蒸馅水洗净后未用氢氧化钠润洗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水洗后未烘干
C.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溅出
D.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内出现气泡
(7)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到盐的水解反应。
①实验室在保存FeCl3溶液时,常在溶液中加入_____,以抑制其水解;把AlCl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_
②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能力增强,请结合离子方程式和平衡移动原理进行解释_____
I.将等物质的量A、B混合于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s),经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D的物质的量为2mo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2mol/(L•min)。请计算:
(1)前5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2)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容器内压强的比值为___________
(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v(NH3)=2v(CO2)             ②密闭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不变
③容器中NH3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保持不变
⑤CO2(g)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⑥形成2molNH3的同时消耗1molCO2
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⑧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Ⅱ.汽车尾气有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CO2和N2,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在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为200℃和300℃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温度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达平衡时所用时间(s)
1对照试验20050
2研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20080
3a300b
【实验分析与结论】
(4)补全表格: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
(5)测得,对比实验1、3,可得结论:___________
(6)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对比实验1、2,___________(填“>”“<”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