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49
某同学想通过如图装置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

(1)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的方法是____;若有O2生成,请写出装置C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
(2)A中盛装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是____;D装置除起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作用外,还可以____
(3)①C中固体产物可能只有Na2SO3、只有____、Na2SO3和Na2SO4两种都有。
②若Na2O2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该同学设计如表,请您利用限选试剂和仪器帮助他完成该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和仪器:0.1mol•L-1KMnO4酸性溶液、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0.1mol•L-1Ba(NO3)2溶液、0.1mol•L-1BaCl2、1mol•L-1HNO3溶液、1mol•L-1盐酸、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分别取少量于A、B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步骤二:取试管A,向溶液中加入____,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____;则____
步骤三:取试管B,向其中先加入____,振荡;再加入____,振荡产生____再加入另一试剂看到产生白色沉淀,则固体C中还含有____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物质性质的探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课外学习小组在学习了Na2O2与CO2的反应后,认为Na2O2与SO2应该也可以反应。他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Ⅰ﹒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Ⅱ﹒装置D的作用:除了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C中与Na2O2反应,还可以_______________
Ⅲ﹒在通入足量的SO2与Na2O2充分反应后,他们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
假设2:_______________
假设3:既有Na2SO3,又有Na2SO4
(2)若假设成立,写出S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C中反应后固体产物的成分(Na2O2已反应完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假设3成立,请帮助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
①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固体全部溶解
②向上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__________
③向步骤②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步骤②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Y是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其为含氯的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中含有氯元素的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3,现对C中反应后固体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物质W;
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O3、Na2CO3和物质W。
则上述假设中物质W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填写相应的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稀H2SO4、稀HNO3、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馏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_______
若出现__________(填现象和结论)。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________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氧元素的盐;结合步骤2中①,则假设1成立;结合步骤2中②,则假设2成立。

(4)若假设l成立,已知C中有0.1mol Cl2参加反应,推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