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8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I.已知 298K、101kPa 下,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ad表示被催化剂吸附,反应历程中粒子均为气态)。

(1)该条件下,N2(g)+3H2(g)2NH3 (g) ΔH =___________
(2)反应历程中决定合成氨反应速率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改变下列某一条件,既能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又能提高氮气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增加 N2的量       D.及时分离氨气
Ⅱ.以氨气作还原剂,可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中除去 NO 的反应原理如下:4NH3 (g)+6NO(g)5N2 (g)+6H2 O(g) ΔH= −1980 kJ/mol
(4)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v=k c4 (NH3 )·c6 (NO),v =k c5 (N2 )·c6 (H2O) 。k 、k 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350℃时,在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0.9mol NH3(g)和 1.2mol NO(g)发生反应,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为 50%,则此温度下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k增大 m 倍,k增大 n 倍,则m ___________ n(填“>”、“<”或“=”)。
(5)初始投料量一定,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则 P1、P2、P3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6)保持温度不变,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充入 NH3(g)和NO(g)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体积分数 φ(H2O)随的变化如图 3 所示,当时,达到平衡时 φ(H2O)可能是 A、B、C 三点中的___________(填“A”、“B”或“C”)。
2021·吉林长春·模拟预测
知识点: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转化率的相关计算及判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I.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倡导低碳生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将CO2应用于生产中实现其综合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在催化作用下由CO2和CH4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程示意图如图。

在合成CH3COOH的反应历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该催化剂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断裂和C—C键形成
c.生成乙酸的反应原子利用率100%
d.ΔH=E2-E1
(2)向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C2H6合成C2H4,发生主反应CO2(g)+C2H6(g) C2H4(g)+H2O(g)+CO(g) ΔH=+177kJ·mol-1,温度对催化剂K-Fe-Mn/Si-2性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工业生产中主反应应选择的温度是_____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C2H6,发生主反应CO2(g)+C2H6(g) C2H4(g)+H2O(g)+CO(g) ΔH=+177kJ·mol-1,固定时间测定不同压强下C2H4的产率如图3所示,P1压强下a点反应速率v(正)___________v(逆)。

(4)某温度下,在0.1MPa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2和C2H6,只发生主反应:
CO2(g)+C2H6(g) C2H4(g)+H2O(g)+CO(g) ΔH=+177kJ·mol-1 (主反应)
C2H6(g) CH4(g)+H2(g)+C(s) ΔH=+9kJ·mol-1 (副反应)
达到平衡时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II.以氨气作还原剂,可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中除去NO的反应原理如下:4NH3(g)+6NO(g) 5N2(g)+6H2O(g) ΔH=−1980kJ/mol
(5)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v=kc4(NH3c6(NO),v=kc5(N2c6(H2O)。kk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350℃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9molNH3(g)和1.2molNO(g)发生反应,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50%,则此温度下=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k增大m倍,k增大n倍,则m___________n(填“>”、“<”或“=”)。
(6)初始投料量一定,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7)保持温度不变,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充入NH3(g)和NO(g)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O(g)的体积分数φ(H2O)随的变化如图3所示,当时,达到平衡时φ(H2O)可能是A、B、C三点中的___________(填“A”、“B”或“C”)。
氨气是重要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   H<0
(1)如图表示合成NH3反应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t1、t3、t4时刻分别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则在下列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中,NH3的体积分数最小的一段时间是___________(填写下列序号);t4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2)进行如下研究:在773K时,分别将2 mol N2和6 mol H2充入一个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
进行,气体混合物中n(H2)、n(NH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051015202530
n(H2)/mol6.004.503.603.303.033.003.00
n(NH3)/mol01.001.601.801.982.002.00

则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3)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浓度--时间”的关系可用左图中的曲线表示,表示c(H2)-t的曲线是____________。计算可知该容器的体积V为L;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 mol N2和12 mol H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H2)-t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_________

(4)改变下列某一条件,既能加快合成氨的速率又能提高N2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_。
A.升温B.增大压强C.增大氮气的量D.及时分离氨气
(5)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3 mo/L、3 mol/L、3 mo/L,则此时V_____V(填">"“<”或“=”)。
(6)采用NH3作还原剂,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原理为:。图是烟气以固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催化剂①和②时,测量相同时间得到的烟气脱氮率图象,由该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催化剂①、②分别适合于250℃和450℃左右脱氮
C.催化剂②比①脱氮效果好,说明催化剂②能导致该反应平衡向右移动程度更大
D.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
(7)以氨气作还原剂,可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中除去NO的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k,k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350℃时,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9 mol NH3(g)和1.2 mol NO(g)发生反应,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50%,则此温度下=_______;温度升高时,k增大m倍,k增大n倍,则m_______n(填“>”、“<”或“=”)。
还原法处理氮的氧化物是环境保护的热门课题。
Ⅰ.CO还原法:
(1)CO与NO在Rh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关键反应。用Rh作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过程Ⅰ的焓变为akJ/mol,过程Ⅱ的焓变为b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焦炭还原法:
(2)用焦炭还原的反应为: ∆H>0。
①在一定条件下,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恒温恒容条件下,
B.绝热恒容条件下,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C.恒温恒压条件下,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体积比不再改变
②在恒温条件下,1mol 和足量C发生该反应,测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两点的反应速率关系为v(A) _______v(B)(填“>”、“<”或“=”),C点时该反应的分压平衡常数_______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下列措施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
A.升高温度             B.增加炭的用量             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
Ⅲ.还原法:
(3)以氨气作还原剂,可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其中除去NO的反应原理如下:       ∆H=-1980kJ/mol,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k,k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350℃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9mol 和1.2mol 发生反应,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50%,则此温度下_______;温度升高时,k增大m倍,k增大n倍,则m_______n(填“>”、“<”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