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知当涂、邵武二县,迁殿中丞。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宗谅与秘书丞刘越皆上疏谏。宗谅曰:“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曰人事实系天时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然诏狱未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且妇人柔弱,棰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疏奏,仁宗为罢诏狱。时章献太后犹临朝,宗谅因请太后还政,而越亦上疏。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

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久之,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元昊反,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仲淹荐以自代,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滕宗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曰人/事实系天/时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
B.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曰人事/实系天时/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
C.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曰人事/实系天时/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
D.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曰人/事实系天/时若诏书亟下/引咎涤瑕/则中外莫不感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试是对科举的补充,皇帝召见人才进行面试,合格者直接任职。
B.祥符是宋真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为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独有。
C.文中“赠”指古代帝王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表示褒奖。
D.中使是皇帝从宫廷中派到外地负责调查或传令的使者,多为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宗谅有才。同年进士范仲淹赞其才华,还推举他代替自己的职务,他本人也注意培养人才,任职地方时喜欢兴办学校,尤以湖州为盛。
B.滕宗谅聪慧。宫中失火,为避免冤情,他以严刑逼供将违背上天,连累两宫好生之德为由,并以先帝为例,劝皇帝修明政令以预防灾祸。
C.滕宗谅勇敢。定州兵败之后,泾州兵力不足,身为知州的他身穿军服,与数千农民登上城墙以侦察战场形势,并通告附近州郡做好防备。
D.滕宗谅遭劾。御史梁坚弹劾他耗费公款十六万贯,这笔巨款其实是他初至泾州时按照先例犒赏各部羌人、偶尔送钱给游士和老朋友所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
(2)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
2020·广西柳州·模拟预测
知识点:《宋史》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断句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真宗七年,拜司空。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帝怒,欲付御史问状。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旦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帝意解。契丹奏请岁给外别假钱币。旦曰:“东封甚近,车驾将出,彼以此探朝廷之意耳。”帝曰:“何以答之?”旦曰:“止当以微物而轻之。”乃以岁给三十万物内各借三万,仍谕次年额内除之。契丹得之,惭且拜曰:“朝廷有人”。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寇准罢枢密使,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石普知许州不法,朝议欲就劾。旦曰:“普武人,不明典宪,恐恃薄效,妄有生事,乞召归置狱。”乃下御史按之,一日而狱具。旦与杨亿素厚,疾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上,真宗叹之,遂幸其第,赐白金五千两。旦作奏辞之,即舁至内闼,诏不许。还至门,旦已薨,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B.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C.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D.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纪是指十二年,因岁星(木星)绕太阳运行一周需约十二年,所以古时有此称。
B.朕是指先秦时期的第一人称所有格,即“我”的意思,秦朝以后专作皇帝自称。
C.宰相是指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庶民向官府陈述请求或建议时使用的一种特殊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旦引躬克责,促使真宗自省。真宗为宫中财物被焚叹惋不已,他却认为皇帝应以政令赏罚为意,并主动揽过罪责,于是真宗降下诏书反省过错。
B.王旦仗义执言,力避祸及无辜。有占卜者因为奏议宫禁之事而被杀,真宗欲惩治与其有往来的朝廷士人,他极力反对打击扩大化,真宗最终放弃。
C.王旦应对有方,契丹深为折服。契丹奏请每年另外给予钱币,他洞悉其真实目的,于是力主朝廷采取予以微物而轻视之的策略,使契丹惭愧拜服。
D.王旦雅量过人,同僚自愧弗如。面对寇准的指摘与冒犯,他不仅诚恳地向真宗承认为政疏失众多,且报以真诚的赞美和举荐,这让寇准羞惭难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
(2)普武人,不明典宪,恐恃薄效,妄有生事,乞召归置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居舍人徽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既得溉学,于古井田、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时江、淮仕者闻金兵且至,皆预遣其奴而系马于庭以待。季宣独留家,与民期曰:“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与汝偕死。”民亦自奋。县多盗,季宣患之,会有伍民之令,乃行保伍法。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诸总必有圃以习射,而许以武事角胜负,而赏其尤者;不幸死者予棺,复其家三年。守计定,讫兵退,人心不摇。王炎荐于朝,召为大理寺主簿。季宣进言曰:“日城淮郡,以臣所见,合肥板干方立,中使督视,卒卒成之。臣行过郡,一夕风雨,堕楼五堵。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乃闻有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然外事无足道,咎根未除,臣所深忧。左右近侍阴挤正士而阳称道之。”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帝称善,恨得季宣晚,除大理正。自是,凡奏请论荐皆报可。出知湖州,会户部以历付场务,锱铢皆分隶经、总制,诸郡束手无策,季宣言于朝曰:“自经总制立额,州县凿空以取赢,虽有奉法吏思宽弛而不得骋。若复额外征其强半,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户部谯责愈急,季宣争之愈强,台谏交疏助之,乃收前令。改知常州,未上,卒,年四十。季宣于《诗》《书》《大学》《中庸》《论语》皆有训义,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薛季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B.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C.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D.又言/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渡江,意思是渡过长江,文中指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在南方建立南宋王朝的历史事件。
B.井田,相传为周代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以形如“井”字得名。
C.大理寺,古代的官署名称,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后来各朝重要司法机构之一。
D.《中庸》,儒家经典,本为《周易》中的一篇文章,后单独抽出成为“四书”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季宣幼年丧父,学问颇有所成。他六岁时父亲过世,由伯父抚养长大,师从袁灌学习了一套有用的学问;他对多种儒家经书理解深刻,并著有注解。
B.薛季宣鼓励民众,武备保卫地方。官员们听说金人将至而准备逃跑,季宣招来百姓,约定同生共死;他施行保伍法,保护乡里不受劫掠,稳定了人心。
C.薛季宣尽忠进谏,深得皇帝赏识。他向皇帝上奏,反对各地修筑城墙,更指出皇帝受到了身边人的蒙蔽;皇帝赞成他的说法,提拔了他,并言听计从。
D.薛季宣据理力争,反对户部苛政。他指出由经制和总制二司管理财权之弊端在严苛;他顶着户部的压力持续抗议,最终在言官帮助下让朝廷收回成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士、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
(2)若复额外征其强半,郡调度顾安所出?殆复巧取之民,民何以胜!
【小题5】为什么要施行保伍法?施行保伍法期间薛季宣是如何鼓励、安抚武装力量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方叔,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疏奏:“秉刚德以回上帝之心,奋威断以回天下之势。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进燕安逸乐之言者,是不忠于上也。凡有水旱盗贼之奏者,必忠臣也。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闻管弦钟鼓之声,当思西蜀白骨如山之可念。”帝悦。

时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相继死,方叔言:“元杰之死,陛下既为命官鞫狱,立赏捕奸,罪人未得,忠冤未伸。陛下苟不始终主持,将恐纪纲扫地,而国无以为国矣。”请行限田,请录朱熹门人胡安定、吕焘、蔡模,诏皆从之。

十一年,特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寻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劝帝以爱身育德。

属监察御史洪天锡论宦者卢允升、董宋臣,疏留中不下,大宗正寺丞赵崇璠移书方叔云:“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侧耳数日,寂无所闻,公议不责备他人,而责备于宰相。不然,仓卒出御笔,某人授少卿,亦必无可遏之理矣,丞相不可谓非我责也。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谗言之胜,宗社赖之;言之不胜,则去。去则诸君必不容不争,是胜亦胜,负亦胜,况未必去耶。”方叔得书,有赧色。

翼日,果得御笔授天锡大理少卿,而天锡去国。而谗者又曰:“天锡之论,方叔意也。”及天锡之去,亦曰:“方叔意也。”方叔上疏自解,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论方叔,罢相。景定二年,请致仕,乃叙复官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B.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C.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D.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弦,是指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或管弦乐,与钟鼓都指代各种音乐。
B.纪纲,引申为纲领、法度、起重要作用之人物,文中指刘汉弼、杜范等人。
C.门人,唐科举考试考生中进士后,对主考官称门生,文中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D.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利用威权对臣子的任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方叔任监察御史时向皇帝上疏,既有对皇帝身边大小官员的要求,也有对皇帝的要求。
B.因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等人死去,谢方叔希望皇帝能一直为国家主持事务、整肃纲纪。
C.虽然当时宦官骄横恣肆,但君主每次都能听得进谢方叔的进言,并很高兴地满足其要求。
D.无论是位居官阶品位较低的监察御史,还是其他较高官职,谢方叔常常心念国家、君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
(2)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小题5】文末“方叔上疏自解”,“自解”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