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5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小题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020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席慕容(1943-)把握意象体会情感分析技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

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刻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把化妆的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的既含蓄又细致入微。含蓄的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只会使人更加苍老。
【小题2】对这首诗写作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诗中运用比喻和比拟,既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又使全诗耐人寻味。
B.第一节使用散句形成复沓的旋律。将“你”“我”交替显隐,使读者不觉得单一平板。第二节使用整句,在活泼的诗行里让人品味全诗的旨趣。
C.诗的第一第二两节,互成因果,顺理成章
D.本诗语言平实,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燕子

席慕蓉[注]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叫“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常常一个人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静静地把那本书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有删改)

文本二:

特殊的“诗画结合”的艺术手法

——《解读席慕蓉乡愁诗的艺术特色》节选

挚爱于世界,挚情于人生,融诗歌、音乐、绘画于一体,集诗人、画家、散文家于一身的席慕蓉,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传承了盛唐以来“诗中有画”的传统,又将西方绘画艺术的技巧融会其中,运用感性的色调、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处理、光线的捕捉,将情感图景化。

例如那首著名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三节诗似三幅色彩不同、格调迥异的画面:第一幅清新淡雅,明朗欢快;第二幅模糊朦胧,沉闷惆怅;第三幅阴冷凄凉,悲痛忧伤。对比十分鲜明。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凭借超凡的想象力,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出那种沉重的缠绵的思乡之情。画面优美,想象空灵。又如: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长城谣》)一个“今宵月色应如水”的“应”字,使全诗插上想象的翅膀,诗人想象中的故乡,在柔和朦胧的月光下,草原辽阔,牛羊成群,雄伟的长城向天边延伸,滚滚的黄河自身边流过,是一幅壮美而深情、令人神往的画面。光的映衬使画面在静态中流动起来,轻轻地诉说着对情感的爱恋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永恒祈愿。如水月光在画面中的柔柔流溢,使色彩弥漫于光亮的波动之中,从而使整个画面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亮。

(有删改)


【注】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小题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偶然在南国发现“燕子”时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B.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是因为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由此产生了深深的悔意。
C.文章中,“朦胧的欢喜”是“燕子”让作者想到了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朦胧的悲伤”是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无法排解。
D.文章在叙述作者从把“乌秋”误认为燕子到最后得知真相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
【小题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加点的词语“触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了“我”看到“燕子”时的震惊。
B.文本一结尾句中“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和真正的燕子无关,其实它的名字是“乌秋”。
C.席慕蓉《乡愁》的第一节中的“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
D.席慕蓉《长城谣》借用了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句子,原诗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了敕勒河流淌在阴山脚下,为下文描绘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景象做铺垫。
【小题3】文本一中画横线句中的“美丽的错误”具体指什么?“错误”为什么会是“美丽”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小题4】文本一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