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7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乙)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燕、赵之收藏             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珠宝的一种。
C.后人哀之而不       汲取教训
D.才能不及中人               一般人、普通人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青,取之于蓝而青
B.族秦者,秦,非天下也          师道之不传久矣
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城郭       句读不知,感之不解
D.振长策御宇内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小题3】下面对(甲)(乙)两个语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起势雄健,涵盖无穷,看似仅仅是叙事,实则于叙事中寓褒贬,为下文作铺垫。从“兀”到“出”,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
B.杜牧写《阿房宫赋》,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过秦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目的也是给统治者提供改革政治的借鉴。
C.两文多用铺排手法,如《过秦论》中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阿房宫赋》中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D.杜牧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六国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优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小题4】翻译句子
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小题5】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9-20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贾谊(前200-前168)《过秦论》杜牧(803-853)论说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过秦论(中)

贾谊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段,令不行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观其政。夫寒者利裋祸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天下虚囹囫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智,而暴乱之奸止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过也。

(有改动)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称帝,以四海                              养:供养
B.强侵弱,众                           暴:暴利
C.既元元之民得安其性命                           冀:希望
D.以天下                                          礼:礼待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五霸既殁,令不行天下             奋臂大泽而天下响应者
B.天下莫不引领观其政                 百姓困穷主弗收恤
C.故先王见始终                       是二世过也
D.使各反乡里                              则不轨之臣无以饰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B.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C.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D.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第一段回顾历史指出秦统一天下是得民心、顺天意的;第二段指出秦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第三、四段以秦二世为例,正反对比,突出秦二世之过。
B.本文指出取天下与守天下都应施行仁义,反对统治者“废王道”“以暴虐为天下始”的行为,并强调秦速亡的罪魁祸首是秦二世。
C.贾谊作为士大夫,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为汉王朝出谋划策,但他客观地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农民起义的力量。
D.《过秦论》作为辞赋家的政论文,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本文也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富于变化,不显得单调。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2)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
(3)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文本二: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慕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①嬂(zhí):细致。②渫(xiè),流通。

【小题1】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填写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欲A民B务C农D在E于F贵G粟H贵I粟J之K道L在M于N使O民P以Q粟R为S赏T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之尝闻”“莫之或止”与《六国论》“苟以天下之大”句式相同。
B.亡,意为没有、无,与《过秦论》“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不同。
C.靡,即消费、耗费,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含义不同。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的“方”,与成语“方兴未艾”的“方”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引用管仲的话,指出粮仓充足,百姓才懂得礼节,论证了粮食充足对治国的重要性。
B.贾谊指出如果国家存粮不足又遭遇天灾兵事,那么百姓将会聚集起来推翻官府以求生计。
C.晁错引用“神农之教”的话,指出君王应当重视粮食,将粮食作为一切国家政务的根基。
D.晁错认为如果郡县积攒的粮食足够使用一年以上,皇帝就可以下诏书,不收农民的土地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2)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小题5】贾谊《论积贮疏》和晁错《论贵粟疏》都反映了西汉时期缺粮的社会状况,请结合两则材料,试分析当时粮食短缺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丛。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谁人,哪个
D.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敲扑是古代的一种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文中指用刑法奴役百姓。
B.黔首指平民、老百姓,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词义相同。
C.阡陌指田间小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词义不同。
D.山东今指山东省,文言文中是指崤山以东地区,在本文中用以代指东方诸国。
【小题3】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C.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D.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