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曰:“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信再拜贺曰:“然臣尝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救巨鹿,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当是时,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到新安,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B.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C.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D.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赏
B.然臣尝之 事:侍奉
C.秦民无不者 恨:感到遗憾
D.乃项王使者 反:通“返”,返回
【小题3】对原文的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巨鹿艰苦奋战,刘邦却先于项羽攻入函谷关,但他并不扰民,而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的人判处死罪,伤人的人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并和秦地父老解释说,他还军霸上的原因,是想等待其他诸侯们到来,一起商定盟约。
B.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明褒实贬,他认为项羽虽说战斗力强大,实则残暴,与《项羽本纪》中的他坑杀降卒、焚烧阿房宫相呼应;项羽虽说与将士同甘共苦,可是却不忍给手下分权,这与后文他疏远范增相呼应。
C.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示必死决心,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诸侯们却各怀心思,没有参与战斗。等到战斗结束后,诸侯们一方面深受震撼,另一方面也自觉羞惭,所以伏地跪行,不敢抬头面对项羽。
D.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于是对范增心存猜忌,日渐疏远。范增非常气愤,主动请辞,项羽竟然答应了范增的请求。这更加使范增失望生气,最终他还没有到达彭城,就背发疽疮,被项羽活活气死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9-20高一上·内蒙古·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发愤忘食,乐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 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节选自《孔子世家》)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道不倦,诲人不               厌:满足,厌烦
B.丘不与                            易:改变
C.若仆不相师                         望:怨恨、责怪
D.其家声                                聩:发扬、扩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窃不自料卑贱                      又闻君子之远子也
B.乐忘忧                                   亦足畅叙幽情
C.叶公问孔子子路                      季氏富周公
D.流俗之轻也                            视其以,观其所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下车问路,长沮说:“是知津矣。”意思是孔子周游列国,无处不到,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这是对孔子的讥讽。
B.司马迁推李陵之功,“只为广主上之意”,却不料龙颜震怒。这表现了司马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也表现了帝王对李陵一事的愤怒。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子对自己为人的一个评价和概括。孔子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大道忘我不悔的追求。
D.恨“鄙陋没世,文采不表是作者当时生存状态最真实的写照,这样的生比死还难,选择这样的生比选择死更需要勇气。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 听 朝 不 怡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
(2)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挂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欲肆西封       ②吾还也       ③若不阙秦,将取之       用亡郑以陪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A.敢以烦执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夫晋,何厌之有D.晋军函陵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其夫,抵父客。父客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嫁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盛。

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而处。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小吏乎?”陈余之。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功德宜称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

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陈余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注]①抵:投奔。
【小题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嫁庸奴,其夫       去:离开B.父客知张耳       素:平素
C.购求有得张耳者千金       购求:悬赏缉捕D.陈余       然:正确
【小题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富人公乘氏其女妻之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宦魏为外黄令       陈中豪杰父老说陈涉曰
C.张耳乃引陈余桑下       乃遂收盛樊於期
D.天下除残也       变徵之声
【小题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耳从大梁逃亡来到外黄,娶了外黄富人家的女儿为妻,并得到了丰厚的财物。
B.张耳为人沉着冷静,能忍小耻,做事不急功近利,陈余与张耳相比则略显浮躁。
C.张耳、陈余主动请求追随陈涉起义,最终目的是能使被暴秦灭亡的诸侯国得以复立。
D.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父老劝陈涉称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天下诸将。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功德宜称王。
(2)臣尝游赵,知其豪杰及地形,愿得奇兵北略赵地。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欲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帅韩、魏之以攻赵氏。赵襄子①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①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②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小题1】下列关于《史记》的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
B.《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代史家所传承。
C.《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一向被称为“实录”,是一部“信史”。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极高的史学、文学成就。
D.全书共130篇,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记述历代帝王政绩,西楚霸王项羽虽打入咸阳,号令诸侯,但没有做过皇帝,因此司马迁没有把他列入“本纪”。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B.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C.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D.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的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鸿门宴》“沛公参乘樊哙者也”句中的“参乘”就是这个意思。
B.“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的“甲”指士兵、军队,与《晋灵公不君》中“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的“甲”意思相同。
C.“知臣得其情故也”的“故”指缘故、原因,与《兰亭集序》中“故列叙时人”的“故”意思相同。
D.“迁”文中指放逐。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句中的“左迁”就是指贬官,降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便请求出使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2)“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小题6】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言的动作描写语句加以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