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心木

张港

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有家门户,号“曲直堂”。曲直堂是造弓的,将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

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摽劲儿,大门外不时好声的叫嚷。

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

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包老汉拱手:“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出了啥事?”

塔佐领指自己鼻子尖说:“你还能认得出我?我还有脸么?我还有鼻子眼睛么?我的脸丢没了,一张脸掉地上,砸得脚面生疼。我,我我没脸了呀!”

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这叫哪门子神箭?这叫带兵的佐领?哈哈大笑,一传俩,俩传仨,佐领塔格拉确实没脸了。

塔佐领当众人调转舞弄手上的弓:“我说老包头儿,你自己老眼睛看看,这是你的手造的弓。大家看明白了,毛病在他的弓,不是我塔格拉射得不准。”

老包头接弓一看,心咯噔一下子:这把弓,用的不是通心木,是偏心木。偏心木做的弓,阴天下雨,走了形,箭就不准了。错在自己。

街坊邻居哈哈大笑,指点老包头。

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

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牌匾说:“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

看热闹的嚷嚷:对对对。

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

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

儿子孟和哭丧着,手够着牌匾,塔佐领发声了:“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

塔佐领走了,人就散了,事也就了了。

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大门口撮着。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分,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牌匾上老包家。

老包头走了,说是去找通心木。

通心木是啥?那是七枝八杈的南山柞里笔直到顶、一茎通天、没疤没节的材料。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大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旱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煣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

孟和说什么也不留牌匾,他说:爹走时留下话了,要牌子,他会自己去取。

塔佐领没招,只得扛回牌匾,心里老不是味,老不得劲儿了。

一年,两年,老包家不见有人出入,也问不出老人家去处。塔格拉总想解释解释,也不得机会。

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觍着脸去拍门,出来的不是包家人,是生人:这家换主儿了,房子转手了。

塔佐领带兵回来,上弓鞍市逛悠,我的妈呀,市上摆着亮斧大锯,是老包头的。又上市场,老包家的刨子锉刀也上了地摊。这老包头他是咋了?

射手么,塔佐领天天练射,其实,那张让他丢过脸面的包家弓,是按塔佐领臂长、力气造的,确实是好弓,只要不正着瞄准,偏上一偏,照样射出好箭。塔格拉早已经射出人人称赞的好箭。

这一天,塔佐领在院子练射,有人拍打门环,声声急急。

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这不是,这不是那老包头么?

老包头身后一张大弓,两手捧给塔佐领。塔佐领接弓一看,这可是头一回上眼的、天下无双的、花鬼脸通心木良弓。

老爷子道:“这弓要是中用,牌匾,还我。”

城边一座茅草小屋,门上挂着“曲直堂”牌匾。但是,曲直堂不再制弓了,因为老包头没了干活的床子,没了干活的家什,也没了干活的力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1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小说开头介绍了曲直堂名称的由来,为下文展开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情节做了铺垫。
B.塔佐领闹事的第二天,“曲直堂”牌匾出现在他家门口。情节峰回路转,增添了文章波澜。
C.塔格拉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要摘了这块招牌,挽回面子。
D.小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语言,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小题2】请结合小说,分析老包头的形象特征。
【小题3】作者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从侧面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艰辛的过程,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9-20高一下·贵州铜仁·开学考试
知识点:其他小说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变化,表明其由反对儿子参加抗日、只图自保变为支持儿子投身救国。
B.任蕴清将扳指递给儿子时之所以“稍作踌躇”“喉结耸动一下”,是因为他不舍得用祖传宝物去交换胶鞋。
C.明少爷毅然携带物资投奔新四军,源于自身坚定的爱国情怀,也与他从父亲口中得知新四军活动区域有关。
D.小说标题“深造”,既指“留学深造”,也指任、朱两家在时代浪潮中爱国报国、升华精神境界的行为。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明少爷“两道寒光”,与写任蕴清“眼里亮光闪闪”一样,都是以处在细节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B.小说多用伏笔,情节合理,结构严密。如朱友航初见明少爷时便提出要认他做干儿子,为明少爷自荐去上海采购埋下了伏笔。
C.小说以“扳指”串联情节,从任蕴清、朱友航谈扳指写起,结尾部分则写多年后朱友航登门归还扳指,首尾照应,颇具匠心。
D.小说人物语言极具特色,掺入了方言、文言和英语,既契合人物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符合小说的时代背景,读来别有风味。
【小题3】朱友航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本文篇幅短小却有很大的时空跨度,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起薇山往事

黎幸欢

我那时是个年轻小伙子,为了生计,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上起薇山砍伐杉木。

在那里我认识了房丽莎,她可是个好女孩。她父亲房冷水是一个乡村音乐老师。我和房丽莎经常爬上起薇山的半山腰,遥看夏日绚丽的日落。我们一起唱歌,一起傻笑。那段时间,我沉醉在一种甜蜜的时光里,那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候。

但是,这一切都被黑斑——一个穿黑衣服的人搅乱了。

秋天的时候,镇上来了一个穿黑色西服的中年牧师,一个刚离异不久的家伙。我发现,尽管自己常去房丽莎家,但黑斑去的次数比我还勤,而房冷水先生明显地对他很热情。渐渐地,我感到很失落,不再像过去一样经常往房丽莎家跑,而是和伙计们去外面闲逛、酗酒。

有一天,我跑到房丽莎家,只是为了想见见她。房冷水和黑斑也都在家里。他们似乎在讨论什么事情,见到我后就突然扯开了话题。

房冷水压住自己的火气,尽量有礼貌地和我说:哎,小伙子,你选择走哪条路,那是你的自由。不过,我觉得年轻人不该酗酒。我们是不会欢迎一个酗酒的人走进家门的。不要说话,房丽莎。他看见丽莎想开口,就这样阻拦她说。黑斑见状,就插嘴进来。他们两人狠狠教训了我一通,非得让我改邪归正。房丽莎只是在旁边看着,什么话也不说。我却看得出来,她也认为我该改邪归正。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我是想诚心改邪归正的,为了房丽莎。

有一次,我们参加了新年前的巡回表演。刚唱完歌,房丽莎就晕倒了。沈木希医生来给她看病,不允许有人打扰他工作。

她马上就会好起来的,孩子,她马上就会好起来的。你必须有耐心……我和黑斑焦急地在门外来回溜达,没人的时候,黑斑总是这样安慰我,好像是他做错了事情一样。

喂,小伙子,现在不是你,就是我,只有一个人能跟房丽莎相好。怎么,你难道没有点想法吗?你是个懦夫,或者是一个情感的骗子,对吗?

我凶巴巴地说:说,再说,我就勒死你。

不,我真是替你感到可怜。因为你什么都不知道。他说。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

我常想,这事应该让你也知道。他说,我们俩谁也得不到,世上没有人能够得到她。她的病是天生的,很难治好的,也许还能活半年。我不是来和你竞争的,而是出于她父亲的乞求。他并不希望你为了一场爱情耽误前途,却又害怕你无法接受生活残酷的事实。

这时候,房冷水走出来。你来啦?他说道,你已知道了所有事情。现在……你们走吧。我是不会让你们见她的。她太虚弱了,还是让她安安静静地睡一会吧。

他就这样不容商量,当着我俩的面,直截了当地关上了门。

第二天,我又到房冷水家门前去了。老房冷水出来开的门,他说:你又来了,求你做一回好人。让我的女儿静一下,她好不容易睡过去。

我再三恳求他让我见见她,哪怕只说声再见。这时,有个女人在二楼上向下面喊道:她说请李奥丁霍都上楼来。

老房冷水听到后,马上就让开了道。

就这样,那个女人领着我进到屋子里,见到了房丽莎。她正躺在床上,这个温暖的季节还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她那一头浓密的头发披散在枕头上,但是她的脸颊却瘦削得使一个强壮的人害怕。

她看了我一会,就说:你已知道了我生病的事儿?相信我,不是诚心欺骗你。我以为,自己能好起来。可是,你知道,这次我打了一次败仗。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败仗。不过,没有关系,我会好起来的。不是吗?难道你不希望我好起来吗?

她看了我一会,就说:李奥丁霍都,你一直是我心上的小伙子。但是,现在我请你把我忘记吧,你是一个好小伙子。没事的,你将来会遇上比我好的姑娘。

她说的时候,强装出笑容,我差点儿放声大哭。她伸出手来,把我的衣领弄整齐,就像女人抚弄缎带那样。

我想告诉她,不管如何,我都愿意等她好起来,然后和她结婚。

她告诉我,沈木希医生认为这里的医疗条件太差,气候湿寒,不利于她的治疗。她们接受了这个善良的建议,准备到城里去。她让我像个男子汉坚强起来,她会继续为我祈福的。

现在你得离开了,小伙子。那个妇女在旁边提醒我。于是,我走出房间,轻轻掩上门,下了楼。

他们就这样走了,可我连声告别的话都没有来得及说。黑斑也调到另一个他们称作老寨的教区那里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起薇山。

夏天来到的时候,我就辞掉了伐木的活儿,永远离开了那个地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房丽莎的爱情遭遇了许多挫折,“黑斑”的介入让“我”对这份爱情心怀不安,得知真相之后,房丽莎的病又阻止了我们相爱。
B.“黑斑”之所以说“我”是个懦夫,是个情感的骗子,是因为“我”在面对爱情路上的困难时,选择了逃避。
C.房丽莎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子,她不愿让“我”受到伤害,在和“我”见面时祝福“我”,为“我”祈祷。
D.房丽莎已经走了,“我”也选择离开这个地方,是因为“我”不想留在这个伤心地,这暗示着“我”再也不能见到房丽莎了。
【小题2】小说结尾似一首乐曲戛然而止,并没有交代“我”和房丽莎之间的结局,请分析作者这样结尾的妙处。
【小题3】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却折射出了许多美好的人间情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中的美好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

夏阳

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媒婆在一旁劝导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负担轻呢。父亲也在一旁接话道:你嫁给寡人就不是一般人了。这事在全村传为笑谈,寡人一词从此落地生根,成了父亲的绰号。父亲似乎毫不在乎,张口闭口也是寡人如何如何,以此取代

父亲没有撒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偌大的夏阳村,很长时间里只有他这个孤儿勉强念过初中,算是半个文化人,有好事者曾经找父亲理论,一副文革时的吻:你自称寡人,什么意思?想做皇帝?

父亲大度地笑道:全村人叫寡人都叫了三十多年,你以为寡人愿意啊!打小爹死娘亡,全家光光,你喜欢,拿去用好了!对方立马避瘟神一样逃之夭夭。一边逃,一边说:还是你用好,还是你用好。

父亲常年奔波在外,照顾他的生意,不愿待在家里老老实实耕田种地。父亲所谓的生意,无非是鸡毛换糖,走村串户,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但他不这样认为,他每次出去,衣着体面整洁,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

有一年除夕,父亲照例是踩着团圆的爆竹声走进家门,照例带回了一家人过年的年货。父亲特别高兴,喝了几杯谷烧酒,满脸红光,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匣子,匣子是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凤,极为精致。他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枚鸡蛋大小通身碧绿印章,诡秘地说:这个啊,古董,是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订婚用的。我们那时年龄尚小,不知道谁是武则天,也不知道订婚是怎么回事,但隐隐约约感觉这次家里发大财了。

父亲招了招手,让我们俯首过去,咬着我们的耳朵说:其实呀,这个是赝品,假的。

母亲紧张地问:你怎么知道是假的?

嗤,就这货色也骗得了寡人?寡人是干什么的?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生日快乐’,洋人流行的玩意儿,怎么可能出现在唐朝的印章上?

接着,父亲讲述了他收购这枚印章的过程。他说是在湖南的一个古镇上,一户人家经济拮据,刚好遇到他去鸡毛换糖,就把他拉到里屋问他要不要,说这个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御用之物,和玉玺差不多,开价一百块钱。父亲接过来看了看,瞅见生日快乐四个字,心里便有底了,父亲不好点破对方,委婉地说:寡人一个鸡毛换糖的,哪有这么多钱?对方认真看了看父亲,说:我看你非平庸之辈,眉宇间隐隐有天子之气,拿去吧,这叫弃暗投明,物归原主。对方接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说:要不是阶级成分不好,要不是等钱过年等米下锅,打死也不可能出卖这祖传几十代的宝贝。父亲皱了皱眉,说:寡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对方说:那我就半卖半送,谁叫我三生有幸,遇到您这样的贵人呢?

我们听了沉默不语,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算是一笔巨款。镇长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八块钱呢。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道:人家夸赞你一句有天子之气,你就鬼迷心窍了?

父亲赔着小心说:我们不是还应付得过来吗?寡人主要是看不得人家为难,再说了,那户人家也是良善之辈,说不定也不知道是赝品呢。能够让人家好好过个年。我们不也开心吗?继而,父亲一脸正色地说道,寡人顶着一个‘寡人’的名号,虽不能兼济天下,但面对路有冻死骨,施以援手也是天道。

那晚过后,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我们都以为再也不会有下文了,二十年后,我刚刚结婚,妻子第一次加入这个大家庭过除夕之夜,她偶尔听母亲当笑话一样数落起印章的故事,便提出想看看。父亲翻箱倒柜寻了半天,把一个蒙满灰尘的木匣子递给她,妻子对那枚印章反反复复端详了许久,又掏出手机打电话问了好几个人,然后郑重地对父亲说这个不是赝品,是真的,确实出自唐朝,价值不菲。

妻子是历史考古专业的硕士,她的话毋庸置疑,父亲愣了一下,嘀咕道:都‘生日快乐’了,还真什么真?

妻子轻轻地笑了,纠正道:什么‘生日快乐’?这是‘吉日良辰’,小篆,所以说,那家湖南人没有撒谎。

妻子的话立即引起了一片沸腾,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彼此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叽叽喳喳,像一群欢闹的喜鹊。

父亲杵立在客厅中央,面红耳赤。好一会儿后,他陡然一拍脑袋,喝道:你们不要再看了,寡人明天送还给人家,就明天,完璧归赵。

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

父亲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吼道:当初买,以为是假的,如果知道是真的,那不是趁火打劫?这样伤天害理的事儿,平民百姓都不屑去做,更何况寡人乎?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双眼布满血丝的父亲执意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我们都劝阻说过完年去也不迟。父亲摇摇头,道:这东西在身边多一天,寡人心里就多遭一天罪,再说了,现在大多数人出去打工,过年人在家,好找。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第一段主要交代父亲“寡人”这一称呼的由来——“寡人”是别人给父亲起的绰号。
B.卖印章时,对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以及装印章的匣子“上面雕龙画凤,极为精致”,都是为后文埋的伏笔,暗示印章是真的。
C.小说详细描写了父亲买下印章的过程,有利于塑造父亲的形象,同时,“阶级成分”等富有年代感的语句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D.知道印章是真的并且价值不菲后,“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彼此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生动地刻画出了大家的贪婪。
【小题2】请概括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突出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小题3】请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你对“寡人”这一称呼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