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1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按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仆少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不以升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馀。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B.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C.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D.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露,用黑袋封缄,贴封条呈进,故称。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由朝廷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景帝、太宗、文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通晓军事,建有军功。他曾上书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的优缺点,得到皇帝赏识;又为李孝逸出谋划策,帮助其平定徐敬业之乱。
B.魏元忠仕途多舛,屡遭流放。他曾被周兴诬陷入狱,被武则天免死流放贵州,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流放岭表,而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
C.魏元忠深受圣恩,颇失人望。中宗即位后,他特别受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公正清廉,而这次当朝执政却亲附权豪,抑弃寒俊,被人批评。
D.魏元忠首鼠两端,仍任原职。节愍太子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未成功,元忠没有因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而受连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
(2)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
19-20高三下·河北邯郸·阶段练习
知识点:刘昫等《旧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传

①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兄友弟悌,多士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②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注】,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③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如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人有得《按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④维弟兄俱奉佛,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装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乾元二年七月卒。

(选自《旧唐书》,有删减)


【注】痢:中医学病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士       推:推重
B.维从不及     扈:制止
C.即有所       缺:不足
D.常蔬食       居:平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赎兄罪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非绘者所及也                              兴怀
C.辋水周舍下                                 会稽山阴之兰亭
D.创意经图                                     泉涓涓始流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B.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C.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D.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维与其弟王缙关系融洽,且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尤其是王维以孝闻名,为母亲守丧,形销骨立。
B.王维被安禄山挟持,但因受到可怜并没有遭受虐待,最终被迫接受官职,并作《凝碧诗》以求自保。
C.王维在诗书画方面的成就都很高,特别是所绘山水云石的独到境界,一般绘画的人都不能企及。
D.文章写王维在辋川的所作所为,以及其对佛教的虔诚和生活的简朴,充分体现了王维的淡泊性情。
【小题5】将下面文中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小题6】安史之乱结束后,唐肃宗宽恕并重新任用王维。请根据本文内容,探究唐肃宗这样对待王维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从(高祖)平京城,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之后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

(选自《旧唐书·颜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B.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C.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D.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中国古代官职,官品不高,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都曾担任过此职。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因方位而得名,也借指太子本人。又称“储宫”。
C.践祚: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指皇帝登临帝位。
D.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止乱复治时举行的大型祭祀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师古少承家风,广读书善作文。襄州总管薛道衡喜欢他的文才,曾经请他修正文章,因为写作和颜师古交往甚密。
B.颜师古精通治理,于己才干自信。尚书左仆射杨素质疑其治理能力,他的奏对令杨素惊奇,且他到任后才能出色并且治理得很好。
C.颜师古学识出众,深得太宗爱惜。师古遭众人非议说他收受贿赂,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
D.颜师古勤于治学,学术成就斐然。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广为流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
(2)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
【小题5】颜师古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养于从①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镇大梁,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②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③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④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⑤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③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④摭:拾取。⑤裴均:宦官的养子,名声不好,人所不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还有孤独、孤高、独特之意。本文指年幼丧父的孩子,和“鳏寡孤独”的“孤”意思相同。
B.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
D.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B.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黜,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C.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尽管裴均之子平凡鄙陋,但他仍对其子很友好,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
D.韩愈宽宏通达,待人如一。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待人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