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维城,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进士。历知浚、太康、任丘三县。万历十年,擢南京御史。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诸生吴仕期欲上书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告之操江胡横,以闻于居正。会有伪为海瑞劾居正疏者,播之邸抄。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榄已擢刑部侍郎,宗武湖广参议,皆落职戍边,天下快之。中官田玉提督太和山,请兼行分守事,帝许之,维城援祖制力陈不可。俄以教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忤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赤城兵备副使。缮亭障二百六十所,招史、车二部千余人。以功屡进按察使,兵备如故。部长安兔挟五千骑邀赏,维城请于督、抚,革其市赏而责之,戢不敢肆。寻以右布政使移守宣府,改广东左布政使。二十九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河套常犯顺,罢贡市十余年。后复松山,筑边城,诸部长恐,益侵轶。至是,吉囊、卜庄等乞款。闻巡抚王见宾当去,请益切。在宁夏者日著宰,亦请之巡抚杨时宁。两镇交奏,给事中桂有根请听边臣自主。维城方代见宾,时宁亦迁去,以黄嘉善代,二人并申约束。维城又条善后六事,款事复坚。初,维城在宣府,与总兵官麻承恩不相能。会承恩亦移镇延绥。一日,维城见城外积沙及城,命余丁除之。承恩绐其众曰:“食不宿饱,且塞沙可尽乎?”卒遂噪。维城晓之日:“除城沙,以防寇耳,非谓塞上沙也。”卒悟而散。维城因自劾,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将吏入视其索,仅俸数金,赙而归其丧。

(选自《明史·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B.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C.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D.宗武意仕期/遂置狱/榜掠七日而卒/居正死/仕期妻讼冤/维城疏言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C.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左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
D.宣府即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可简称“宣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维城刚正不阿。他不畏权势,上奏吴仕期的冤情;对皇帝答应宦官田玉的事,援引祖制极力阻止。
B.孙维城促成和议。延绥地区的少数民族乞求和议,他和黄嘉善没有上报自作主张,巩固了修好之事。
C.孙维城未雨绸缪。他做延绥巡抚时,看见城外的积沙几乎与城墙一般高, 就命令兵丁除掉它们。
D.孙维城为官清康。他病逝后,口袋里面仅有几两银子的俸禄,大家捐献金钱才将他的尸体送回到家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教言官范俊,夺俸一年,忤大学士许国,出为永平知府。
(2)帝慰留维城,治哗者,然维城竟坐是得疾,不数月卒。
19-20高一上·河北张家口·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B.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C.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D.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多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璜择愿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B.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
C.以灾异申前请                  申:明白D.帝意亦浸疏                      浸: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                                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朱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辄上闻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谦令石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又始终不主和议,虽上皇实以是得还,不快也。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曹吉祥、徐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一时希旨取宠者,率以谦为口实。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耎(ruǎn):软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B.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C.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D.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官、升官,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之人所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口才出众,明察秋毫。在朱高煦投降一事中,他奉旨口列罪状,最终朱高煦伏法认罪;在江西时,他昭雪冤屈的囚犯有数百人。
B.于谦正直为民,震慑一方。黄河水患,他主持修筑堤坝,设置亭长并督促加强维护;他没收守边将官私自开垦的田地来供给边防用度;太行的盗贼迫于他的威望都隐匿起来。
C.于谦运筹帷,居功不傲。也先入侵,他命令石亨设下埋伏,派遣骑兵诱敌深入,历时五天打败也先;朝廷评定功绩,他以边疆不稳为由坚决推辞。
D.于谦含冤遇害,义感天地。他因石亨等人的诬陷而遇害,死之日,阴云聚集,天下人都认为他冤枉;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殓他的尸体埋葬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2)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千户白琦又请榜其罪,镂板示天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