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

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七月还,从击燕王臧荼,臧荼降。高祖已定天下,诸侯非刘氏而王者七人。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诏许之。汉五年八月,乃立卢绾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

汉十一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如邯郸击豨兵,燕绾亦击其东北。当是时,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於匈奴,言豨等军破。张胜至胡,故燕王臧荼子衍出亡在胡,见张胜曰:“公所以重於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燕王绾疑张胜与胡反,上书请族张胜。胜还,具道所以为者。燕王寤,乃诈论它人,脱胜家属,使得为匈奴间,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

汉十二年,东击黥布,豨常将兵居代,汉使樊哙击斩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於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往迎燕王。绾愈恐,闭匿。辟阳侯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於是上曰:“卢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燕。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四月,高祖崩,卢绾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绾为蛮夷所侵夺,常思复归。居岁馀,死胡中。

(节选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有删改)(节选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B.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C.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D.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自周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或二十五家为一里,或五十家为一里,甚至有百家为里。
B.羊酒:羊和酒。亦泛指赏赐或馈赠的物品。不同于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到了元明清时期,羊酒常作定亲礼品之用。除用作定亲礼品而外,也用作进见、致谢或慰问某人之时的馈赠礼品。
C.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人以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王: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就成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项,异姓不得封王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绾与高祖同乡,两家自上辈起就相亲相爱。布衣时,卢绾就追随高祖左右,立下功劳,被封为长安侯。
B.陈稀反后,卢绾亦出兵平叛。但受臣下张胜鼓惑,有了养寇自重之心,并为张胜和其家属脱罪,让张胜成为匈奴的间谍。
C.高祖平定天下后,因为卢绾功高,受群臣百官拥戴,被封为燕王,是天下非刘氏而封的七个异姓王之一。
D.高祖派樊哙攻击卢绾,卢绾逃到长城边上,直到高祖崩,卢绾也未回归汉室,卢绾和高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
(2)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候伺。
18-19高二下·湖南益阳·期末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记》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会齐侯夹谷。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曰:“匹夫而荧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季桓子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季桓子:鲁国权臣,季孙氏宗主,兼鲁国执政。②膰俎:指盛播肉的祭器;也借指祭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B.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C.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D.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寇,西周时为掌管天文星象的官员,位列三公,隋唐以后逐渐成为虚衔。
B.献酬,指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宾为献;宾回敬主,主饮以敬宾为酬。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此处是指掌管主持礼乐的官员。
D.郊,即郊祀,古代君主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的仪式,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治政有方。他就任中都宰一年就成为四方官员们学习的榜样,代理国相仅仅三个月就使得商贾吏民风气大变。
B.孔子处变不惊。齐鲁夹谷之会上,他面对齐侯的威胁临危不惧,面对羞辱义正词严,还迫使齐国当即归还了侵占的土地。
C.孔子率真可亲。他再度摄行相事时面露喜色,门人说这不是君子该有的表现,他直率回应是为处尊位能谦待人而乐。
D.孔子见微知著。他看到当权者耽于女乐荒于政事、对大夫们表现出怠慢轻视之后,明白事不可为,果断离开了鲁国。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 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旦日士卒 飨:犒劳B.素留侯张良 善:交好
C.沛公霸上 军:军队D.不如因善之 遇:对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侯”中的“侯”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鲰生”古代用以骂人的话,意谓短小愚陋的小人亦可做谦辞,称自己。
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由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 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范增头脑清醒:通过刘邦前后做事的变化,他判断出刘邦志向高远,何况刘邦手握十万 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因此劝项羽赶紧攻打刘邦。
C.张良善于周旋:项伯让他逃走时,他说替韩王送沛公,不能离去;当刘邦问怎么和项伯 有交情时,详细解释消除刘邦的疑虑。
D.刘邦善于收买人心:当他得知项伯前来告密时,先是亲自迎接,与之兄弟相称;后又与之约为儿女亲家,让项伯死心踏地地为他办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

材料三: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相对应的序号。
而A飞B于C北D海E非F梧G桐H不I止G非K练L实M不N食O非P醴Q泉R不S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秦汉时以石表示官秩的等级。
B.材料三中“许以为相”的“相”与《论语·先进》中“愿为小相焉”的“相”含义不同。
C.在古代“国”“家”二字的含义有区别,诸侯的封地叫“家”,大夫的封地叫“国”。
D.太庙,古代皇帝为祭拜祖先而建的庙宇,太庙最早只供奉皇帝先祖,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入太庙供奉。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只知着眼于小利,吴王之客却能借药方大败越人,获得封赏,实现了对物的大用,他达到了庄子的境界。
B.楚威王派使者带着厚礼聘请庄子,但庄子不为所动,将千金和尊位比作养以待宰杀祭祀的牺牛,拒绝出仕。
C.“惠子相梁”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D.庄子的文章在语言风格上独树一帜:不是词意相接、逻辑严谨的论述性的语言,而是语意变化、跌宕跳跃的诗性的语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2)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小题5】《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