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授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贱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小题3】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19-20高三上·安徽淮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7月6日,人社部等部门正式发布一批新职业,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位列其中。新职业的发布为众多“不务正业”的互联网从业者“正名”。工信部专家委员会刘兴亮表示,国家为新职业赋名,既是对从业者能力和价值的肯定,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从业者在今后的职场行稳致远,也是一次就业观念的革新,新职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提升。

新职业之所以成为时下年轻人就业的热门选择,与其职业特质密不可分。刘兴亮表示,新职业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灵活度大,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工作热情。

此外,就业观念的转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人对新职业的接纳度更高,他们能够拋开固有的职业偏见,将兴趣融入日常工作,从过去的“唯公务员论”到如今兼容并包的多元化思维,他们普遍认为,只要付出智慧和汗水,在任何岗位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摘编自郭慧《新职业打开就业“新窗口”》,《山西日报》2020年7月14日)

材料二:

新职业的不断涌现,为个人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活力。对求职者而言,把握机遇未必一定要从事这些职业,关键是看清其背后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就业观。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择一岗终老”等想法,面临着强烈的现实考验。新经济迅猛发展,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具备发展的眼光,有敢于尝试新生事物的胆量,勇于主动应变,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比寻找“铁饭碗”更重要。如果仍以单一思路去求职择业,显然会选择受限。当然,求职者要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过硬的专业技能,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职业新趋势面前,企业也非旁观者。“90后”郑一几年前创办了一个网络求职平台。疫情期间,他发现餐饮业歇业,而生鲜外卖火爆,迅速推出“共享员工”服务,既为近万人提供过渡性岗位,也让平台实现了业务拓展。企业设置相应岗位也好,拓展业务领域、开发经营模式也好,都既能推动就业,也有助于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其中的关键是要有洞察力与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思路。

新职业被列入名录,意味着从国家层面给予认可,为个人与企业的探索增添了底气。顺势而为,更多潜能将会被激发出来,更多梦想可以借此实现。

(摘编自刘颖《抓住新职业背后的新机遇》,《天津日报》2020年7月15日)

材料三:

新职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宏观经济和社会日常生活的繁荣,不仅更新着社会对于职业的认知,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对于传统职业界定和从业认知,新职业的“新”,体现在它的超前性;而这客观上为新职业及其从业人群,带来一定的困惑与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健康发展。例如,很多新职业岗位很难享受到相关劳动法规的保障,动摇了人们从事的信心。另外,有的新职业也没有被国家认可的职业分类体系接纳,对于新职业的社会认同较为不利。新,抑或超前,意味着脱离了既有的评价体系,显然会承担一定的创新成本。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新职业大量涌现、新职业从业人群持续壮大,一方面是经济繁荣的表征,另一方面,则是业态以及经济转型的信号。由此,相关劳动法规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机制,必须及时更新,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摘编自《新职业越来越多,“新人”如何不迷茫》)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新职业的内容看,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直播销售员都属于新职业。
B.新职业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作内容灵活度大,能让从业者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极大地调动其工作热情。
C.目前,年轻人对新职业的接纳度更高,他们普遍认为,只要付出智慧和汗水,在新职业岗位中人生更易出彩。
D.新职业相对于传统职业来说,其“新”主要体现在它的超前性上,但这也为从业人群带来一定的困惑与困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社部等部门为新职业从业者“正名”,这无疑是国家对新职业从业者的一种认可,也是当下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B.面对新职业,企业如果具有洞察力与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创新的思路,就能拓展业务领域、开发经营模式,大大获利。
C.新职业扩大了就业选择面,对求职者是一种机遇,它的出现对个人有好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D.新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大量涌现,既是我国经济繁荣的反映,也是我国业态以及经济转型的体现。
【小题3】新职业来临,我们该如何应对?请从求职者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习近平指出,推行这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此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拉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习近平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2016年12月,他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习近平还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摘编自新华社《习近平:培养拉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材料二

随着各大城市接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国已经逐步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新政策,不仅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8月注册成立的垃圾分类企业就达到1004家,上百个垃圾分类应用一夜之间上线。但有人欢喜有人忧。一边是新企业大量涌入这片财富新蓝海,而另一边,该领域的先行者小黄狗公司却传出了财务危机。那么,该如何看待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前景呢?

首先要有产业链思维。纵观生活垃圾的一生,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包括回收、焚烧、填埋),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大市场,需要企业找准用户痛点、找到市场切入点。

在分类环节,各大城市出台相关条例,就是把分类环节固定在了居民家里。这首先将带来垃圾桶的需求上涨,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将产生大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需求,这就给垃圾识别等辅助类小程序的开发带来了市场。

在投放环节,虽然长期存在着拾荒者+废品收购站的回收体系,但由于覆盖不全面、沟通成本高,大部分城市居民更多时候还是直接面对小区垃圾桶,形成居民—拉圾桶—拾荒者—废品站的链条,但在这一链条中产生的收益并未反馈到居民手中,许多企业正是看准这一点,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比如推出街头自动回收机,居民投入可回收品后可以即时返现,小黄狗就是代表,又或者提出免费上门回收服务,爱回收就是典型,这一环节也是目前企业涌入最多的。

然而,这种模式本质上未改变原有的回收形态,只是替代了废品收购站、拾荒者的环节。同时这些企业大多只涉及可回收垃圾,但这部分垃圾在垃圾总量中占比可能不到10%,剩下约90%无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其清扫、收集、转运更值得关注。

尤其是运输环节。早有不少网友反映,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类的垃圾,却被垃圾运输车一锅烩,是对自己垃圾分类信念最大的打击,因此,做好垃圾分类运输,不仅事关垃圾回收的效率,也事关人们对政策的信心。

在处理环节,则是设备生产商与数字化改造的机遇。比如阿里正在与相关设备企业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拉圾焚烧炉,减少人工干预的次数,提高垃圾处理设备的效率,微软也在尝试通过添加传感器装置,对现有拉圾桶进行低成本改造,同时实现垃圾数据采集,通过云端建立个人信用及奖励机制。

其次,垃圾再生环节应该是行业大力发展的重点。在产业链条中,下游企业是上游企业的客户,利润也从产业下游向上游传导,比如,用湿垃圾焚烧发电,就把一部分电力收益转移到了垃圾分类产业;用餐厨垃圾作为饲料喂养虫子,就能把养殖行业的利益链接入垃圾分类产业。

未来,这样的垃圾再资源化的路径和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只有下游企业发展壮大,上游企业才能有利可图,才能让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摆脱投资人钱花完就关门或靠政府输血续命的困境。

(摘编自韩维正《垃圾分类要有产业链思维》)

材料三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如今已有4个多月。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2019年以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好于预期,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2018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此外,统计数据显示,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较2018年10月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1倍,干垃圾处理量减少33%,有害拉圾分出量较2018年日均增长9倍多。

上海绿化市容局表示,下一步,本市将立足常态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同时,高标准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实现达标街镇在70%以上,示范街镇达到50%的任务目标。

(摘编自来晓坪《上海垃圾分类成效如何?可回收物比一年前增长4.6倍》)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虽是小事,但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有着重大意义。
B.随着中国逐步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一些新企业开始涌入这个新兴市场抢占商机,而先行者“小黄狗”公司却出现了财务危机。
C.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去做街头自动回收机或免费上门回收服务,这有效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拾荒者+废品收购站”的回收体系。
D.上海市立足常态管理,健全长效机制,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4个多月来,该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可回收物大幅增长。
【小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实地了解,而且为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些指示高屋建瓴,为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B.垃圾分类对于市民来说是新的生活方式,而对于企业来说则意味着新的机遇和市场,当然这个市场也隐藏着风险,企业也可能存在危机。
C.做好垃圾分类运输,不再将人们辛苦分好类的垃圾“一锅烩”于垃圾运输车,这就可以提高垃圾回收效率,解决人们对政策的信心问题。
D.从垃圾分类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再生环节应是发展的重点,因为只有发展壮大垃圾分类下游企业,才能让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
【小题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应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B.“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C.“目前上海市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大型集散场9个。”
D.“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小题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小题5】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的热议。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据《扬子晚报》13日报道,在参与相关线上调查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表示,她光数学就上了3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费用,如果加上购买辅导资料、课外书,外出旅游或者各种游学夏令营,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暑期疯狂补课呢?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是家长和学生被升学压力裹挟,为了进好学校,大家都很焦虑。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

(摘编自《扬子晚报》全媒体)

材料二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同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2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而根据新浪数据中心此前联合某教育机构发布的《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报告》,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达2万以上。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被受众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中,近95%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型机构占据,几家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不超过整个市场份额的5%,相对而言,对小机构的监管更难,对主管部门的挑战更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分析,“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

“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叫培训机构,听起来属教育范畴,但一定程度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25日)

材料三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表示“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

“减负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多方联动解决。”四川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

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不管待聘岗位对人才类型有何特殊要求,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岗位申请者的本科出身必须是“985”或“211”大学,否则一概不予录用。这种失范行为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号称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基础教育不择手段地索取高分学生。当学校、家长和孩子都盯着全国这一百多所大学的有限席位时,其竞争之惨烈、后果之严重着实难以想象。既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就有责任与教育理性沟通,为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给教育以正确导向。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数以上在校中小学生曾参加过校外培训,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校外培训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C.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不规范,原因在机制层面,即教育部门与工商部门的管理边界模糊。
D.尽管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诸多“顽疾”并发,难题挑战共存,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烧钱游戏”,而不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这样只能是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
B.家长和学生对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会对以后的课外培训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宽松。
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还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
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也更需要孩子们自己的争取。
【小题3】请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