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域产生的,同时,这场人工智能的浪潮也在人类过去特有的情感领域取得突破。如果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那么,艺术创作或可视为人类情感的凝聚。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从而断言人工智能不可能习得这种特质。然而,人们实际上从未认真地论证过: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

②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念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人生经历。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人工智能显然没有人生经历。

③然而,这种论证存在瑕疵,科学家们据此提出“失忆者假说”。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突然醒来,属于他的过往人生经历已全部在头脑中丧失,他只能依靠过往的日记、音视频资料和他人的讲述等,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二次补充复原。在这种情况下,“生平际遇”于他只是一个有限的数据集,既不真实,也很有限。那么,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④“失忆者假说”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具有关键价值。因为对于一个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人类失忆者的境况极为相似。这个假说使我们能够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去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大数据爆发,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过去站在每个人类个体角度看来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人工智能而言,变得不再那么罕见。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一次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她们都有完整的人生背景……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随机地创作,而是能够将同样的人生与情感贯穿在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也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中。

⑤今天,科学家们正从文本、声音与视觉三个角度,去尝试为人工智能赋予创作能力,并通过一种变通的图灵测试来检验它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其重点并不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而在于这种表达能否激发观众的体悟。我们对许多不断诞生的突破性进展感到欣喜,例如通过建模,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时期的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唯一令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或有所感悟,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摘编自李笛《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智商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也将在人类特有的情感领域有所突破。
B.人工智能没有自我意识,即便创作出某种艺术作品,它自己也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C.即使失忆者对自己的生平际遇能进行二次补充复原,也不能算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意义,既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更在于这种表达能激发观众的体悟。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论述结构,行文富有严密的逻辑性。
B.文章论证破立结合,客观辩证,既有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肯定,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C.文章引用科学家的“失忆者假说”,旨在论证可以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
D.文章末段论证科学家们已从三个角度尝试赋予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并取得初步成效。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能力的人们而言,关键在于更新观念,接受人工智能。
B.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构建完整的人生背景,这为人工智能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C.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和突破性进展,新文艺创作主体定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和成果。
D.一切人工智能均应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我们不能也无法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19-20高一上·江西吉安·期末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美人的美也是如此,和看者无关。

②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但是,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可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③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个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④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到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到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到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出美来。

⑤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⑥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这种见解就是我们已经驳过的美本在物的说法。

⑦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⑨不过美的欣赏和寻常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异点。寻常恋爱都带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你既恋爱一个女子,就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带占有欲。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大半都抱有“奇货可居”的态度,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费尽心力去寻找最美的颜色、形体和音调,是因为他们认为美是物本身固有的。
B.托尔斯泰认为美的事物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比如《孔雀东南飞》,美在其蕴含了“爱”与“孝”。
C.朱光潜认为人们觉得峨眉山庄严厚重,关键在于峨眉山自身的物理特点,与创造美的人心完全无关。
D.古董商和书画金石收藏家之所以很少有能真正欣赏艺术的,是因为他们只看重艺术品的商业价值。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光潜说有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有人讨厌温飞卿而喜欢辛稼轩,由此可见美的标准是存在差异的。
B.朱光潜认为美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所以我们不能凭直觉下判断,更不能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
C.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说明艺术品首先要有能让人觉得美的个性,才能表现欣赏者的性分和情趣。
D.“情人眼底出西施”,是因为“西施”不再是“情人”眼中的“原身”,而是经过理想化过后的变形。
【小题3】下列最能支撑文章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C.狄更生: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
D.老子: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
【小题4】结合文本,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
【小题5】请结合文本,对下面词句中的“梅花”进行赏析。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上海在近代中国地位

(演讲记录稿)

葛剑雄


  (1)近代的上海在中国处于什么地位?我可以这样说,研究下来,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比我们老上海想象的还要高,我个人就有这样的体会。
  (2)首先讲一下,近代以前的上海。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特别是在西方人中,说上海是从一个小渔村突然之间变成国际大都市的,好像一切都是因为西方人来了。但是,近些年也有另一种说法,要是没有鸦片战争,没有开埠,上海也会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偏颇的地方,事实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上海在中国一些古老的城镇中间,它的历史是比较短的。据目前所知,到公元10世纪才有了上海这个名称。它是一个小小的聚落。在公元1292年,上海镇升格为县。应该承认,上海超越其他县城,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居国际前列的大都市,转折点就是上海开埠。在1845年设立了英租界,以后还设立了法租界、美租界,英租界与美租界又合成公共租界。直到改革开放初,上海的主要城区还是开埠后所设租界的范围。
  (3)我想给诸位介绍一下上海的自然地理状况。在1843年刚开埠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城市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就跟它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有很密切关系。
  (4)上海有非常好的内河航运和海运条件。黄浦江上游和苏州河上游连通着江南的水网,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内河航运系统。 上海更有利的位置是江海之会,南北之中。上海处于长江的出海口。通过长江及其支流,上海可以连接整个长江流域,具有最广阔的腹地,上海大致处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气候条件较好,冬天不冻,夏天受台风影响较小。这样的位置既便于进入太平洋,并通往世界,也便于世界各地通过上海进入中国,并联系南北各地,或通过长江深入内地。
  (5)但是,自然条件不过是提供一个舞台,真正起作用的还要靠在舞台上活动的人,以及人赖以活动的体制、制度。对上海来说,主要是两个因素,即______和______。
  (6)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清朝是被迫开放的,租界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象征。实际上租界是一个国中之“国”,拥有治外法权。但这也使它成为一个特殊的地方,各种势力都利用它得到一定程度的庇护,包括革命党在内。
  (7)租界是侵华基地,也是冒险家的乐园。世界上任何想侵略或影响中国的势力,都会先进入上海租界。同样,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会通过租界与外国势力接触和结合。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政治力量可以离开外国的影响或支持而取得成功的,因此也都离不开上海。因此,上海不仅是当时的金融、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讲它是政治中心,大家可能不理解,因为上海没有做过首都,但我们回顾近代的历史,包括辛亥革命,就可以发现,一些最重要的决定不是在南京、北京做的,而是在上海做的。政治中心主要是看它的内容和活动,而不是形式。另外,租界是中西文化汇聚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实验室。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大多是先从上海引进,在上海实验做出示范,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8)上海这个地方之所以近代发生那么大的作用,与它人口的来源有关的。开埠时整个上海县只有50余万人口,到1900年突破100万,到1915年突破200万,1949年到有500多万。这样的增长速度显然不是本地人口的增长所能达到的,主要是靠移民,上海人口的70%以上是移民或移民后代。大多数移民来自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这是近一千年来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以移民的总体素质比较高。开埠时上海只有26个外国人,以后迅速增加,最多时有15万外国侨民,解放时还有28000。由于上海的重要地位,也吸引了大批流动人口,他们在上海居留的时间或长或短,其中的重要人物同样产生重大影响。
  (9)今天我们讲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说明, 甲______,乙 ______这是我们在回顾历史后需要思考的。
【小题1】在第(5)段空格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小题2】联系全文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从文章的第(1)段的内容来看,作者是个老上海人。
B.“要是没有鸦片战争,没有开埠,上海也会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观点是错误的。
C.是上海“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有利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D.中国人对于上海租界的感情是复杂的,它既是中国人民屈辱的标志,也为上海发展带来机遇。
E.第(8)段所列举的数据是为了说明本地人口的增长对发展的重要性。
【小题3】请以上海为例,解释第(7)段划线句的含义。
【小题4】联系全文,辨析文意,分别为第(9)段两处空格填上合适的内容(各20字左右)。
【小题5】本文的语言风格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新子学的讨论到目前为止依然只是学术界的一个“话题”,而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没有人给予新子学以准确的界定,从而使得学者们无法立足于新子学概念建构出新子学。

立足于传统的子学概念,新子学应该有两层含义。当子学“指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学术之总称”时,新子学就应该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也即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当子学“指研究诸子思想的学问”时,新子学就应该指当今学者研究先秦诸子乃至历代诸子的学问。然而,仔细考究上述关于新子学的定义,又似有不妥之处。如果把新子学界定为前者,那么,不仅立足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建构出的哲学和思想属于新子学,立足于西方哲学、西方思想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建构出的哲学和思想也属于新子学。这样,新子学就不仅有可能失去“中国底蕴”,还有可能失去“中国特色”,从而成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多少本质关联的东西。如果把新子学界定为后者,就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因为当今这种学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关成果已经很多,根本不需要用新子学来概括,更不需要建立这样的学问。

回过头来看,用新子学指称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指称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这个定义虽然不妥,但是如果我们从“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角度对其稍作限定,把新子学界定为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历代诸子的哲学和思想所建构的哲学和思想,就比较合理了。这可以说是广义的新子学概念。考虑到传统的子学概念中的“子”一开始是指先秦至汉初诸子,把新子学界定为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立足于先秦至汉初诸子的哲学和思想所建构的哲学和思想,也是比较合理的。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新子学概念。从学术界已有的关于新子学的讨论成果来看,狭义的新子学概念更易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可以说,先秦至汉初诸子之学是后世历代哲学家、思想家建构其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大体决定了后世哲学和思想的基本走向。于是,“回到先秦至汉初诸子”,成为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哲学家们和思想家们建构新哲学、新思想的统一模式或者说路径。如:魏晋玄学家通过解读《老子》《庄子》《周易》而建构出兼具儒道特色的新道家——玄学;宋明理学家通过解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等建构出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现代新儒家学者同样主要是通过解读先秦儒家的著作来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儒学,即便冯友兰先生声称接着程朱理学讲,他也主要是在借鉴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再借鉴程朱理学,并接着程朱理学讲的。而且,程来理学本来也是从先秦儒学而来。基于此,狭义新子学的界定,就不仅是比较合理的,还是有历史根据的。还可以将这部分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纳入新子学之中去,充分激发这部分哲学家、思想家建构新子学的热情,使得新子学的建构有较为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陆建华《“新子学”随想》)

材料二: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究朱子理学跨时空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至少有以下看点。

对“四书”的“集注”和“序定”均属朱熹首创。在“集注”的同时,朱熹按“学论孟庸”的次第,对研习“四书”作了排定,“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注释“四书”,朱熹首推《大学》的“三纲领”,此说要求把人性的“本善”发扬出来,并不断自新,以求达到完美,阐明了儒家做人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

朱熹注释“四书”博采众长,他认为“儒释道合流”应是“守儒学正统,融百家之说”,并非平分秋色。朱子理学以孔孟为主体,开思想包容之先河,形成了主流文化与宗教以及外来学说中国化的糅合机制,孕育出一个向心型的中华文化共同体。该机制和共同体直至影响到近现代中国对世界各种先进思潮的引进、吸收,意义重大。

朱熹呼吁“存理灭欲”,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权贵搜刮民脂民膏和过度奢靡。虽然“存理灭欲”不可能在专制社会里得到真切落实,但是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官僚阶层产生心理上的戒惧,节制其贪腐的任性,实际上保护了民利。可见,从孔子到朱熹的儒家传统,在其倡导之时,就包含着强烈的社会批评精神和社会监督意义。

《朱子家训》以治国大义开篇,旨在教化社会全员,并非专对朱氏族人。其首句即“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强调明君要仁政爱民,贤臣要忠君爱国。朱熹每次朝奏都要讲“正心诚意”和“复疆土”。朱熹临终前仍抱病修订《楚辞集注》,以揭示屈原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发出了护国济民的绝唱。朱子理学锻造的爱国精神已经融入中华血液。

(摘编自朱清《朱子理学的几个重要看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今学者研究先秦诸子乃至历代诸子的学问相当成熟,成果颇多,如果再用新子学来加以界定,就没有什么价值。
B.定义为“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哲学和思想”的新子学,虽有不妥,但稍作限定,还是比较合理的。
C.如果把新子学界定为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思想,会使这一概念的外延过宽,把对西方哲学、思想的研究也包括进来。
D.朱子理学具有跨越时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影响深远,而其建构新哲学、新思想的模式或路径是“回到先秦至汉初诸子”。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新子学失去了其本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关联,就不仅有可能会失去其“中国底蕴”,还有可能失去其“中国特色”。
B.从魏晋玄学家到宋明理学家再到新儒家,中国历代儒学家在建构其哲学和思想时,都把先秦至汉初诸子之学作为源头活水。
C.在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儒学时,应以先秦儒学为研究对象而无须专门研究程朱理学,因为程朱理学的本源也是先秦儒学。
D.朱熹提倡“存理灭欲”有其正面意义,能够在心理上对官僚阶层起到一些警戒作用,但这种作用显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小题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狭义新子学概念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从史学成就与文学成就两方面赞颂《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一代通儒大师钱穆先生的代表作品《论语新解》《庄老通辨》《孔子传》,能够把读者领进中国古典哲学的大门。
C.曹操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依据,编撰《孙子略解》,结合自身经验,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作了阶段性总结。
D.北师大许家星教授的《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革新了对朱子四书学的理论框架和认知结构的把握理解。
【小题4】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5】从材料一看,狭义新子学的界定有哪些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