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3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文后问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吕叔潜:名大虬,当时的文士,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B.“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白发欺人故故生”之意,抒发岁月流逝的愁思与功业无成的抑郁。
C.“斫去桂婆娑”一句想象月宫中的婆娑桂影。“桂婆娑”暗指笼罩百姓的黑暗势力,它或许指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或许也指金人的势力。
D.这首小令造语新奇,意境奇妙,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清新直白,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小题2】你认为“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有几层含义?请分析。
19-20高二上·福建福州·期末
知识点:辛弃疾(1140-1207)咏物言志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注:①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②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阕提到这件事。③貂蝉贵客:指当朝权贵王公明。④“孙刘辈”三句《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辛毗传〉》: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尘。不然必有谤言。”毗正色曰:“主上虽未称聪明,不为暗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⑤种种:头发短少稀疏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从眼前饯别之情切入,点出别恨匆匆的遗憾;但从其“正怕酒尊空”的心理活动来看,词人心中积郁的愁情,决不仅仅是离别僚友们的感情。
B.“头上”三句,诗人以旁观者的洞达,对争名争利而兴门户私计的朝廷政要作出讽刺,言纵使生前为“贵客”,死后立“高冢”,终不能称“雄”一世。
C.上阕结句,诗人既以清灵飘逸的意境抒写怀抱,从章法上讲,又将离隆兴而赴行都的词作“本事”作出了必要的交代。
D.“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是承接上片末句“出门去”而来,诗人借用典故,写自己已然老去,不必再为公事而耿耿于怀,表现出诗人的旷达自适。
【小题2】叶嘉莹评价此诗“此词以旷达的风貌,隐含悲愤讥刺之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