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2 组卷4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B.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C.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D.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人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人诏狱。
C.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此处“路”与“烽火扬州路”的“路”同义。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人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名世。
B.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小题5】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
19-20高二上·山东潍坊·期末
知识点:《宋史》古代文化常识分析信息,归纳要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徐图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者甚众。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司衣: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②手实法:亦称“首实法”,唐穆宗时官府令民户自报田地和财产作为征税依据的办法。③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④粜(tiào):卖。⑤常平:古代一种筑仓储谷以调节米价的方法。
【小题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违制之     
A.座位B.原因C.就任D.定罪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徐图之(     
A.丈夫的母亲B.父亲的姐妹
C.暂且D.姑息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小题5】传记常以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欧阳修的话从侧面烘托出苏轼__________的特点,苏轼在新法实行时和任杭州知县时的所作所为均可反映出他__________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八年,宣仁后崩,哲宗亲政。轼乞补外,以两学士出知定州。定州军政坏弛,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论曰: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韬戢:收藏,敛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B.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C.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D.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我国传统的一种学习方式。
B.禁中,也作禁内,指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待罪,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因以待罪为供职的谦辞,意谓等候治罪。
D.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通常指京中官吏因获罪而被贬谪、流放于远地、他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博闻广识,读书善抓要领。他跟随母亲学习,受益颇多,曾流露出要成为范滂一样的人的意愿,得到了母亲肯定。
B.苏轼才华出众,深受皇帝赏识。几任皇帝都非常欣赏他的文采,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加赞赏,苏轼闻知之后感激涕零。
C.苏轼严格履职,大胆整肃乱象。他担任定州地方长官期间,主动作为,采取各种有力举措,使当地军政局面大为改观。
D.苏轼堪负大任,却终不得重用。他的名气尽管可以与欧阳修比肩,也曾经被宋仁宗称赞有宰相之才,但终究未登相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定州军政坏弛,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
【小题5】作者为什么说苏轼未能做宰相是他的幸运?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即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此天下所共知也。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不报。又上疏言:“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愿申诏中外,许令尽言,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帝嘉纳之。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治平中,大水求言,獬上疏曰:“陛下侧身思咎,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观前世之君,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及考其实,则能用其言而载于行事者,盖亦鲜矣。今诏发天下忠义之士,必有极其所韫,以荐诸朝,一日万机,势未能尽览。如是则与前世之为空言者等尔。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天下之进言也甚难,而上之受言也常忽。愿陛下采群臣之章疏,容而听之,以出夫前世之为空言者,无令徒挂墙壁为虚文而已。”还,判三班院。神宗初,召獬夕对内东门,拜翰林学士。权发遣开封府。民喻兴与妻谋杀一妇人,獬不肯用按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未几,徒青州。方期青苗钱,獬言:“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枢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选自《宋史·郑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B.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C.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D.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修起居注,指宋时掌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B.山陵,原指山岳,后喻指帝王,旧时也可指帝王的坟墓。文中意指英宗。
C.临御,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指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
D.青苗钱,是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獬才华横溢,年轻有为。他年少时就以才学闻名,诗文秀拔,虚浮之人不敢侵扰他,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入朝做官。
B.郑獬直言进谏,恪尽职守。英宗即位后,郑獬谏言应降低修治永昭山陵的等级;后又上书建议英宗招纳天下贤士,广开言路。
C.郑獬积极进言,谈吐有据。治平年间发生重大水灾,郑獬进言英宗应吸取前世经验,宽容听取群臣建议,让好的建议能切实施行。
D.郑獬怜恤百姓,家境贫苦。他调任青州后因不忍看到青苗钱危害百姓,请求病休;去世后因家贫子弱,棺柩放置了十多年未下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
(2)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
【小题5】为广开言路、采纳忠言而不流于“但举故事”的形式,郑獬提出了哪些具体意见?请结合你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