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地扭曲。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材料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形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现实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B.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三则材料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于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D.三则材料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D.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小题3】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19-20高一上·云南曲靖·期中
知识点:时评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

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用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有人在快乐之余不禁担心:有话好好说,有理好好讲,当文本含义都被造梗和玩梗稀释,语言会不会变得空洞而浮躁?相对于绝绝子等网络热词折射出的语言匮乏,废话文学的二次创作似乎更具有创造力,可废话文学信息密度很低,其本质也是另一类无效信息。适度玩梗怡情,奚落可以对抗空虚,但不分对象、场合地过度沉迷用此类文体表达自我,或许也容易被人评价无聊。现实生活里,大家并不会在文书或者合同中用废话梗,也很少干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网络平台上看似任性的不好好讲话,实则在内卷严重的当代社会,为情绪的宣泄与流动打开了一个出口,为平淡的生活增加调剂,因为有趣,所以流行

无意义信息并非完全无用,戏剧化地颠覆常态,在滑稽的反差感中吐槽与自嘲,也是当代的某种生活方式。当人们不好好讲话时,看似无意义的语句,或许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摘编自余冰玥《废话文学:为什么大家喜欢不好好讲话》)

材料二:

但凡你这话有点道理,也不至于一点道理没有”“你一定行的,除非不行……废话文学本无意占用公共资源,最近却走红了,占了很多热搜、流量、版面。作为网红句式,废话文学以讽刺和调侃的方式让人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在对惯性思维的解构中呈现或无奈、或搞笑、或反讽的情绪,通过对原有文本的吸收、转化形成二次创作,实现对垃圾信息的反击,引发大家的共鸣,因此成功出圈

废话文学的戏剧效果来自预期的意外,尤其是通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话语的调侃,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当听到有人发表正确但没用的讲话时,就不禁想给个评价: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既是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解构,更是对没营养的讲话的讽刺和调侃。三人行,必有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解构,床前明月光,疑是明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构等,都通过惯常逻辑的断裂、语义鸿沟中的落差产生了戏剧效果。

废话文学能火到出圈,就是因为它兼具多种特性,适用多个人群,利于大众参与。理解废话文学的门槛在于,受众要明白废话文学是一个梗,而不是说话的人真就背错古诗词了。废话文学的代表性语句也分很多类别,有的属于自我重复,例如一日不见,如隔一日;有的属于自我矛盾,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有的则逻辑严谨,或单位转换,十年磨一剑,五年磨半剑,或语态转换,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岸被春风绿,或同义词转换,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完全无关。废话文学的出圈说明,等一个包秋响,结果包袂自己垮了,同样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引发广泛共鸣。这些当年给作文凑字数的车轱辘话如今有了流量,自然就能带来收入。看来如果废话连篇,也能收入翻番。

废话文学源远流长,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之言……

废话文学也许还有帮助学生填满800字的考试作文和记日记的作用。当然,写作文与其依赖废话文学不如真正看几本书,文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呈现生活的广度、思想的深度、信息的密度等方面,文字游戏并不是文学现象,把废话提高到文学的高度是对文学的碰瓷,虽然文学也是文字的艺术。当然,如果学生真写废话文学的句式了,也不必过度解读,这只是一种孩子觉得有趣的风尚,如果以后重新翻开今天的日记本,可能也是不错的回忆。只是如果过几天废话文学过气了,老师认为废话文学的句式是语病,给学生写的作文扣分可怎么办?

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那我一定是说对了。

(摘编自党云峰《废话文学:有话偏不好好说》)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话文学”是一个造“梗”和玩“梗”的游戏,这是受众们理解“废话文学”的门槛。
B.通过惯常逻辑的断裂、语义鸿沟中的落差能够使废话文学的戏剧效果来自预期的意外,带来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C.废话文学兼具多种特性,适用多个人群,利于大众参与,所以废话文学能火到“出圈”,给人带来快乐,引发广泛共鸣。
D.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用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进行风险对冲,于是“废话”名句就诞生了。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废话文学”信息密度很低,二次创作具有创造力,但其本质也是另一类“无效信息”,折射出了网络时代的语言匮乏。
B.有人借用鲁迅名言写出了废话文学的句子,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废话”之言,可见废话文学的源远流长。
C.最初的“废话文学”是人们对抗低信息量讯息的手段;到如今车轱辘话一旦有了流量也就成了别有用心者赚钱的工具。
D.学生时代的“废话文学”只是一种孩子觉得有趣的风尚,虽然文学也是文字的艺术,也是不错的回忆,不必过度解读。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岸被春风绿”属于“废话文学”同一构成种类的一项是(     
A.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B.吾家洗砚池头树,挨着吾家洗砚池。
C.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
D.这个马铃薯竟然长得跟大土豆一样。
【小题4】有人说“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是一篇好的论说性文章十分重要的条件”,请据此简要说明材料一是一篇好文章的理由。
【小题5】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废话文学”能够具有“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虽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小题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您认为呢?

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红楼梦》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玉及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这种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正是《红楼梦》200多年来为何一直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根本原因,看到了这一点,你就走进了《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记者:今天的年轻人,应从什么价值角度来读《红楼梦》?

张庆善:我认为欣赏、审美、感悟,是年轻人阅读《红楼梦》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是不是映射当时的政治,甚至将其当成了清宫秘史,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次,对当代读者来讲,伟大文学经典给予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然,也不要把《红楼梦》仅仅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尽管它描写了缠绵的爱情故事。

(摘编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红楼梦>:一幅完备的社会历史画卷》)

材料二: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

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习近平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一个展示国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

(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楼梦》讲述的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女子们的悲剧是对我们民族灵魂的深刻投射,这是它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B.《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作品,青年人不要一味去猜测、猎奇,而应把它当作一部映射当时政治的作品来探究。
C.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多个方面,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来源。
D.《红楼梦》是民族的骄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读懂《红楼梦》,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子,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是矗立于世界文学顶峰的作品之一。
B.基于《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当下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C.《红楼梦》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只要让《红楼梦》“走出去”,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肯定和认同。
D.《红楼梦》当代传播呈现出的多元性趋势给红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红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小题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分别是使其“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
C.文章第三段引用习近平的话是为了证明观点: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置底韵。
D.文章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举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关于《红楼梦》的评价来证明观点。
【小题4】《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小说,被置于非常高的地位,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概括这部作品在当代的价值。
【小题5】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发挥《红楼梦》这部小说的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及自己的实践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