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趾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B.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C.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D.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泛指一般的城镇。大曰都、小曰邑。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为邑,文中即是此意。
B.“谥”,中国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据其生前所作所为而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C.“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D.“摄”是代理、兼理的意思,文中指代皇帝处理政事,常用的假、行、权、徙等词也有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专权之时,刘隆的父亲刘礼同安众侯刘崇起兵反对王莽。行动失败之后,被治罪,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免于被诛杀。
B.东汉初年,户口和田地状况混乱。官员、豪强相互隐瞒,于是皇帝诏令各州郡检核垦田事,诏令对百姓十分严苛,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C.刘隆久经战阵,协助世祖建立功业。他抵御朱鲔、李轶,讨伐李宪,俘获征贰,屡立战功,封赏丰厚,皇帝对其恩宠有加。
D.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征伐交趾,扶乐乡侯刘隆以中郎将的身份作为副将,于禁谿口大破蛮夷,得胜回京之后,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2)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
19-20高一上·陕西延安·期中
知识点:《后汉书》编撰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敝。又上除蚕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锢;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忠以为临政之初,宜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阕还职。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忠以久次,转为仆射。时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国旧体,上疏谏。忠意常在褒崇大臣,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纠正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今,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谳,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她们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他担任廷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司徒刘恺举荐他,建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提出了废除残忍的宫刑、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疏劝谏;因为他的提议,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小题5】陈忠对元初三年皇帝关于大臣丧礼的诏书提出了怎样的补充意见?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②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事,邕亦每存匡益。

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䃅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䃅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母卒,于冢侧,动静以礼(         )(2)方今国中衰,神器不固(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准确的一项。
(1)辄令邕鼓琴(         )
A.帮助B.颂扬C.介绍D.引导
(2)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
A.斗嘴,让人下不了台B.羞惭,难为情C.讥笑轻侮D.毁谤议论
【小题3】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且 忠 孝 素 著 而 所 坐 无 名 诛 之 无 乃 失 人 望 乎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小题5】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述。
【小题6】概括蔡邕的品格,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伏隆,字伯文,少以节操为名,仕郡督邮。建武二年,诣怀宫,光武甚亲接之。时张步兄弟各拥强兵,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持节使青徐二州,招降郡国。隆移檄告曰:“乃者,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皇天祐汉,圣哲应期,陛下神武奋发,以少制众。故寻、邑以百万之军,溃散于昆阳,王郎以全赵之师,土崩于邯郸,大肜、高胡望旗消靡,铁胫、五校莫不摧破。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自求祸弃,遂封爵牧守,造为诈逆。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不先自图,后悔何及?”青、徐群盗得此惶怖,获索贼右师郎等六校即时皆降。张步遣使随隆,诣阙上书,献鳆鱼。其冬,拜隆光禄大夫,复使于步,并与新除青州牧守及都尉俱东,诏隆辄拜令长以下。隆招怀绥缉,多来降附。帝嘉其功,比之郦生。即拜步为东莱太守,而刘永亦复遣使立步为齐王。步贪受王爵,冘豫未决。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共守二州,隆不听,求得反命,步遂执隆而受永封。隆遣间使上书曰:“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厄,授命不顾。又吏人知步反畔,心不附之,愿以时进兵,无以臣隆为念。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帝得隆奏,召父湛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苏武之节。”其后步遂杀之,时人莫不怜哀焉。五年,张步平,车驾幸北海,诏隆中弟咸收隆丧,赐给棺敛,太中大夫护送丧事,诏告琅邪作冢,以子瑗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伏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
B.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
C.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
D.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杀戮贤良/三王作/乱盗贼/从横忤逆天心/卒为赤眉所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B.移檄,发布文告晓示,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檄文多用于晓喻责备,文辞温和,移文多用于声讨征伐,文辞尖锐。
C.万户侯,食邑一万户以上,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侯爵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D.郎中,官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在后世发展中也作为医生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隆恪尽职守。担任太中大夫,他带着符节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各郡国,发布公文晓喻,青、徐二州的贼兵看到公文后很恐慌,多股贼兵立即投降。
B.伏隆文笔犀利。他所发布的公文立论严正,痛斥了作恶被诛的乱臣贼子,赞美了奋发有为的光武皇帝,再劝叛贼三思,气势磅礴,起到了很好的劝降效果。
C.伏隆忠于朝廷。他第二次出使张步那里,张步贪恋爵位想留下伏隆,伏隆不答应,张步拘禁了伏隆,伏隆派秘使向光武帝上书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D.伏隆为国捐躯。光武帝见到伏隆的奏书时非常悲伤,伏隆被张步杀害后,当时的人都痛惜悲哀。光武帝评定了张步叛乱后,下令伏隆之弟收尸并厚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已拔睢阳,刘永奔迸,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
(2)步欲留隆与共守二州,隆不听,求得反命,步遂执隆而受永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