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平仲文集序

明·刘基

文以理为主,而气以摅之。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理无所驾。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是故,先王以诗观民风,而知其国之兴废,岂苟然哉!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绳墨固无异也。

唐虞三代之文,诚于中而形为言,不矫揉以为工,不虚声而强聒也。故理明而气昌,其辞,想其人,盖莫非圣贤之徒,知德闻道者也,而况又经孔子之删定乎?

汉兴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于是仪、秦、鞅、斯县河之口,至此几杜。是故,贾疏、董策、韦传之诗,皆妥帖不诡,语不惊人,而意自至,由其理明,而气足以摅之也。

周之下,享国延祚汉为最久,盖可识矣。武帝英雄之才,气盖宇宙,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之,以启其夜郎笻筰、通天桂馆、泰山梁甫之役,秦始皇帝无异。致劝持斧之使,封富民之侯,下轮台之诏,然后仅克有终。文不主理之害,一至于斯,不亦甚哉!相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扬子云用是见知成帝。然而汉家朴厚之尚已成,其根未尝拔也。往复开陈,周旋辨析,诚意恳至,理明辞达,气畅而舒。非汲汲以鸿生硕儒争名当代者所能及也,岂非习尚有源而得之于自然乎?呜呼!此西汉之文所以为盛,国祚绝而复续,如元气之不坏,而乾坤不死也。后之人论不及此,而以相如、子云为称首,不亦悲哉!东汉班孟坚之外,虽无超世之文,要亦不改故尚,故亦不失西京旧物,下逮魏晋,降及于隋,驳杂不一,而其大概惟日趋于绮靡而已。

继汉而有九有,享国延祚最久者,唐也。故其诗文有陈子昂,而继以李、杜,有韩退之,而和以柳,于是唐不让汉,则此数公之力也。继唐者宋,而有欧、苏、曾、王出焉。其文与诗,追汉唐矣。而周程张氏之徒,又大阐明道理,于是高者上窥三代,而汉唐若有歉焉。

是故,气昌而国昌,由文以见之也。今我国家之兴,土宇之大,上汉唐与宋,而尽有元之幅员,夫何高文宏辞未之多见?良田混一之未远也。

金华苏平仲起国子学录,以其所为诗文示予,予得以谛观之,见其辞达而义粹,识不凡而意不诡,盖明于理而昌于气者也。与之游,知其勤而敏,不自足其所已能。且年方将而未艾也,知其他日必以文名于盛代,耀于前而光后也。故为之叙,而举昔人之大以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辞,想其人                            玩:品味、研究
B.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        侈:奢侈、侈靡
C.上汉唐与宋                                轶:超越、超过
D.而举昔人之大以                      期:期待、期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理无所驾                      于其身也,耻师焉
B.知德闻道者也               君畏匿之
C.秦始皇帝无异               万化冥合
D.耀于前而光后也            不能容远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说“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则理无所驾”, 说明理、气不可偏废, 而“气”则是“理”能否完美表达的关键所在。
B.刘基认为“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一方面“文之盛衰”取决于“时之泰否”,另一方面“时之泰否”可由“文之盛衰”见之。
C.刘基反对“矫揉以为工, 虚声而强聒”的绮靡之风, 提倡“简直”的文风,并认为这种文风只留存到西汉,自东汉始则日趋绮靡。
D.刘基提出“理气说”, 主要是针对明初“高文宏辞”不多见的现状而发的,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汉兴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绳墨固无异也。
(2)相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扬子云用是见知成帝。
19-20高三上·浙江绍兴·期末
知识点:刘基(1311-1375)文言文翻译应用类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郁离子曰:“疾病之中人也,始于一腠理之不知,或知而忽之也,遂至于不可救以死,不亦悲夫!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穆天子得八骏,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及夷王之年,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天下萧然。

选自《郁离子·卷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B.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C.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D.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选者”与“不可企及”(成语)中的“企”字含义不同。
B.“及夷王之年”与“伯仲叔季”(古文化常识)中的“季”字含义相同。
C.“外厩先,盗”与”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的“北”字含义不同。
D.“其老羸皆”与“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中“殍”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离子认为疾病侵入人体可能发展到不可挽救而可悲的地步,并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意识不到损失一座城隐藏的危害性,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B.春申君知道枭鸟天生的习性不可能靠吃得好来改变,而朱英据此劝他别再宠爱、器重他门下所收养的无赖之徒时,他却不以为然。
C.穆天子得到八匹骏马后,建造了天闲马厩和宫内外马厩。八骏和其它的马食宿条件截然不同,造父当管理马的官,按照马的优劣给予食物的办法大家都不甘心。
D.八骏死后,马的良莠只能以产地来加以区别。后当有盗入侵、国需迎战时,那些马的作战能力低下或不愿参战,国王反省后感到惭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②“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而臼中   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生焉   罗:排列
C.食之可以清酒   可以:能
D.人知乐   其:自己的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C.“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D.“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
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2)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季主论卜

【明】刘基

①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②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③季主乃言曰 :“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缸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东陵侯:汉初人。秦时受封东陵候,秦亡后,种瓜于长安城东。②司马季主:汉初楚国人,曾游长安,卖卜于东市。
【小题1】本文具有寓言色彩。如果请你完成一篇有关寓言的小论文,下列书目中没有你可运用资料的是
A.《世说新语》B.《柳宗元集》C.《中国文学史》D.《庄子》
【小题2】第①段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意,概述东陵侯所说“仆窃有疑”的原因_______
【小题4】对第②段“愿先生卒教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愿意得到有始有终的指导B.希望能得到彻底的指教
C.希望最后能够得到指教D.愿意得到即便是仓促间的赐教
【小题5】第②、③段两处画线句同是发问,它们的不同在于
【小题6】简要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